返回

第6章 按穴救主,墨玉止水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章 按穴救主,墨玉止水令 (第2/3页)

中的线路隐隐相似。她默记手札“九九按穴法“要诀:“按膻中需用柔劲,如抚焦尾琴弦,每按九下需停三息,节奏合滴漏百刻之数“——耳中响起正堂镀金滴漏的“嗒嗒“声,每滴水间隔恰好是常人呼吸三次的时长,与她指尖按压形成微妙共振,指下皮肤每次凹陷约三分,恢复时需数息,显示组织已极度松弛,每一次按压都能感受到皮肤下微弱的回弹,如同按压一块冻硬的海绵,海绵的纹理仿佛与人体的肌理相通。

    秋菊捧着的冰帕冻得硬邦邦,细麻布边缘绣着林薇亲手缝的兰草纹,针脚细密均匀,此刻被井水浸后裹入寒硝,外层结着蓝莹莹的冰棱,冰棱在烛光下折射出幽蓝的光,如同碎冰堆砌,冰棱的尖端闪着寒光。冰帕触老夫人额头时“咔嚓“脆响,压弯散乱银丝,发丝上水珠凝如水晶,顺发滴落,在鬓角结冰,形成细小的冰晶纹路,纹路形状如同墨门手札上的机关图线条,弯曲处带着独特的弧度,与墨门“矩尺“的形状隐隐相似,仿佛蕴含着某种几何奥秘。林薇余光瞥见柳氏用银簪挑开老夫人领口盘扣,簪头镶嵌的绿宝石在烛光下泛着幽光,宝石表面映出自己按压穴位的倒影,倒影扭曲如湖面涟漪,柳氏的嘴角紧抿成一条直线,鼻翼微张,显示内心的嫉妒与不甘,她发髻上的凤凰步摇还在轻轻晃动,仿佛一只受惊的鸟雀,步摇上的珍珠随着晃动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

    “姜汤!取三年陈的老姜,去皮后切作薄片,加闽地进贡的赤砂糖熬煮!“林薇喝道,声音因屏气用力而沙哑,喉间泛起一丝铁锈味,仿佛咽下了一口陈年的血,喉咙内壁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她想起手札“温经方“插画中,匠人在陶釜中熬煮姜汤的细节:釜下燃着桑木柴火,火焰呈蓝红色,显示火势旺盛,火苗舔舐着釜底,发出“噼啪“声响;釜中姜汤的气泡破裂时,画着细小的油花,油花边缘呈金黄色,旁边注着“油花若金,姜性乃足“,插画中匠人的围裙上还绣着墨门的矩尺图案,这插画的笔触与生母的字迹极为相似,仿佛能看见生母当年在烛光下绘制医图的模样,她握笔的姿势一定也是如此沉稳,眼神专注。秋菊提起裙摆冲向厨房,木履踩在青砖上发出“橐橐“声响,裙摆扫过药柜下的鹿茸片,将几片带毛的茸片沾在裙角,茸毛在烛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金光,如同绣上去的金线,她跑动时,鬓边的桃木簪剧烈晃动,簪头雕刻的桃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此刻露珠滴落,砸在地上的朱砂粉中,晕开一小片湿润的红,红痕边缘呈锯齿状,如同墨门暗器的刃口,红痕逐渐干涸,留下深色的印记。

    当第四十九下按压落下时,老夫人喉间突然发出一声轻咳,咳出的痰涎中夹杂着几点黑血。那血点溅在林薇的月白袖角,晕开的形状恰似墨门手札最后一页上的双鱼图案:尾鳍的缺角、眼瞳的朱砂点,都在血痕中若隐若现,血点边缘呈锯齿状,显示血液黏稠如胶,血丝在袖角的布料纤维间蔓延,如同墨汁滴入宣纸上晕开的效果,纤维的纹理将血丝分割成细小的支流。林薇指尖的搏动忽然变得清晰了一分,虽然依旧虚弱,却有了稳定的节律,如久旱的土地迎来第一滴雨水,渗入龟裂的缝隙,指下的皮肤也渐渐有了温度,不再是先前的冰凉,而是带着一丝濒死的温热,这温热让她想起生母曾说过,心脉将复时,皮肤会先泛起微温,如同冻土初融,冻土下的草根开始萌芽。

    她换左手拇指按压老夫人腕横纹上两寸的内关穴,指腹触到皮肤下一根坚韧的筋腱,筋腱在指下滑动如琴弦震颤,每一次滑动都能感受到筋腱的弹性,如同拨动一根绷紧的琴弦,琴弦的震颤通过指腹传到手臂,形成微弱的麻感。手札图示中用朱砂圈出的“心包经“在此处形成复杂的节点,旁边注着“此穴通心脉,按之可定悸,如持缰绳止奔马“,插画里墨者装束的匠人手持缰绳,缰绳勒入马嘴,马的鬃毛被风吹起,线条流畅如飞帛,马的眼睛画得炯炯有神,仿佛下一秒就要奔腾而去,马的肌肉线条充满力量。按压时,她能感受到筋腱在指下轻微滑动,每一次按压都伴随着老夫人喉间一声微弱的**,喉结轻微滚动,显示咽喉肌肉开始恢复收缩功能,**声虽弱,却比先前的嗬嗬声多了一丝生气,如同风中残烛重新燃起微光,烛光虽然微弱,却带来了希望。林薇闭上眼,仿佛看见生母曾在类似的场景中,用同样的手法救治病人,生母的手一定也像她一样稳定,带着墨门特有的冷静与力量,生母的体温仿佛通过时光传递到她的指尖。

    秋菊端着陶碗冲进膳厅,碗中姜汤的热气蒸腾而上,在她脸上凝成细密的水珠,水珠顺下颌滴落,在老夫人胸前的衣襟上与冷汗晕染成八卦坎卦形状,坎卦的线条在湿痕中若隐若现,如同天生的纹路,纹路的走向与墨门八卦图完全一致。姜汤呈深褐色,表面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姜片在汤中舒展,边缘微微卷起,显示熬煮的火候恰到好处,汤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姜香与红糖的甜香,姜香辛辣,直冲鼻腔,甜香醇厚,带着一丝焦糖的气息,二者混合,冲淡了膳厅里的药味、汗味和龙涎香的沉浊,形成一种温暖而安定的气味,气味中还能分辨出姜皮的清香和红糖的蜜香。林薇用银匙舀起姜汤,吹凉后轻轻送入老夫人唇边,见她干裂的嘴唇翕动着,露出牙床间的黑垢,艰难地咽下姜汤,喉间发出“咕嘟“的声响,姜汤顺着食道流下,在胸口处形成一道温热的痕迹,林薇甚至能透过皮肤看到那痕迹的走向,如同一道苏醒的血脉,在苍白的皮肤下透出淡淡的红晕,这红晕逐渐扩散,如同墨滴入水,缓慢而坚定,红晕的边缘与心脏的位置隐隐对应。

    老夫人靠在铺着狐裘的软枕上,狐裘呈浅灰色,毛发光滑如缎,毛尖上沾着几根细小的草屑,显示是今冬新制的关外贡物,草屑中还夹杂着一丝关外特有的牧草气味,气味中带着草原的辽阔。她的目光浑浊却带着锐利的审视,落在林薇袖角那片已开始凝固的黑血上,血渍边缘呈深褐色,中间部分颜色较浅,形成类似年轮的纹路,纹路中还能看到细小的气泡孔,显示血液凝固时气体逸出,气泡孔的形状不规则,如同墨门机关匣上的透气孔,孔壁光滑,显示气体逸出时的压力。她枯瘦的手指摸索着贴身佩戴的锦香囊,囊面上用五彩丝线绣的八卦图案被指甲勾得脱线,露出里面墨色的玉令——那玉令被体温焐得微热,表面却依旧透着一股深沉的凉意,如同蕴藏着千年的寒冰,握在手中,能感受到玉石特有的温润与沉重,玉质细腻,触手生凉,仿佛能吸走掌心的热气,玉石表面的包浆光滑如镜,映出林薇紧张的面容,面容在包浆中微微扭曲,如同水中的倒影。

    “这手法...像极了当年...“老夫人的声音飘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风中残烛,手指轻抚玉令上的八卦纹路,每一道刻痕都嵌着深褐色的污垢,那是经年累月的油脂与灰尘堆积而成,如同墨汁渗入玉髓深处,用指甲轻刮,能刮下极细的粉末,粉末在阳光下呈现出虹彩光泽,显示其中混有少量的珍珠粉和云母碎屑,这些碎屑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如同撒落的星尘。她忽然用力将玉令塞到林薇手中,玉令的边缘硌得她掌心生疼,缺角处的磨砂感与那日在梨木盒暗格中摸到的凹痕如出一辙,仿佛天生就该契合在一起,缺角的边缘有常年把玩形成的包浆,颜色略深于其他部位,包浆表面光滑如镜,能清晰映出林薇晃动的烛影,烛影中她的眼神带着惊疑与探究。老夫人看着她,浑浊的眼中忽然闪过一丝清明:“当年...你母亲,也是这样的指法,这样的冷静...“她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陷入了遥远的回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怀念的神情,眼角的皱纹因微笑而舒展开来,如同老树的年轮在春风中舒展。

    柳氏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如同被霜打过的茄子,眉梢的青筋微微跳动,显示血压升高,青筋在皮肤下若隐若现,如同墨门机关中的细索,索上仿佛缠绕着嫉妒与怨恨。她涂着丹蔻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血珠从指缝渗出,滴在月白色的裙裾上,晕开的形状如同破碎的梅花,血珠边缘呈锯齿状,显示指甲的锋利,血珠落在裙裾的暗纹上,与绣着的凤凰羽毛重叠,仿佛凤凰滴下的血,血迹在白色的裙裾上格外醒目,如同雪地上的红梅,却带着不祥的预兆。苏婉柔捧着的空药碗“哐当“落地,碗沿磕在青砖上,崩掉一小块瓷片——瓷片边缘锋利如刀,反射着烛火,像一片凝固的月光,滚到林薇脚边时,恰好停在玉令投下的阴影里,瓷片断口处还残留着一点淡青色的釉料,釉料表面有细小的开片,显示是上好的青花瓷,出自景德镇官窑,开片的纹路如同墨门手札上的裂纹图,纹路交错,仿佛蕴含着某种密码。林薇的目光扫过柳氏母女,心中清楚她们的惊慌不仅因为老夫人脱险,更因为这枚墨玉令揭露了生母与墨门的深厚渊源,动摇了她们在侯府的地位,柳氏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强行忍住,牙齿咬着下唇,留下深深的齿痕。

    “此乃墨玉止水令,“老夫人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枯瘦的手指点着玉令背面缠绕的双鱼,那双鱼雕刻得栩栩如生,鳞片纹路清晰可见,每一片鳞甲都呈扇形,边缘有细小的锯齿,仿佛轻轻一碰就会脱落,鱼鳞的排列整齐有序,如同墨门工匠精心设计的机关齿轮,齿轮的咬合处严丝合缝。“见令如见墨门'天工堂'执事。“她的目光扫过林薇袖角的血痕,那里的血迹已转为深紫,形状恰似双鱼尾鳍的缺角,“当年你母亲...也曾在这松鹤堂用类似的手法救过我,也是这样的按穴,这样的冰帕...“话语中带着一丝怅然,眼角的皱纹因情绪波动而堆叠,如同老树的年轮,眼中闪过对往事的追忆,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雪夜,生母也是这样跪在她的床前,指尖沾着冰水,为她按压穴位,老夫人的声音中带着哽咽,“她走的时候,说这玉令...只给懂得墨门手法的人...“老夫人的眼泪从浑浊的眼中滑落,滴在锦褥上,与先前的黑血混在一起,形成新的痕迹。

    林薇接过玉令,指尖触到背面的刻痕时,忽然想起藏在暗格中的手札最后一页。她悄悄将玉令与袖中藏着的琉璃假令比对:真令缺角的角度分毫不差,只是墨玉的温润感远非琉璃可比,玉质中隐隐透出流云般的纹路,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如同水墨画中的淡墨渲染,纹路中还夹杂着几道极细的白色水线,显示这是一块罕见的“水胆墨玉“,水线在玉石中蜿蜒,如同血脉,水线的走向与人体的经络图隐隐相似。更惊人的是,当她用拇指摩挲玉令背面时,竟在双鱼眼睛的朱砂点下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