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0章 验证理论部分非洛教授莫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0章 验证理论部分非洛教授莫属 (第1/3页)

    关于聚变堆的设计方案洛珞讲了许多,关于他设计的过程同样也讲述了不少。

    张云超发誓他都听进去了,就是……没能理解。

    他只记得洛珞离开前,低声强调:

    “张书记,前期可行性论证……务必最高保密层级,范围越小越好。”

    其实只有洛珞清楚,可行性论证是最没必要的一环,他十分清楚自己的方案是绝对正确的。

    即便短期内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出来,也只有一个可能——现在的科技水平还远未够。

    造不出来也只能怪他们太菜,而不是方案有什么问题。

    毕竟相比于剧组那种以硅为主要燃料,行星级重型核聚变发动机,动辄就要30亿摄氏度以上,以小行星为单位的燃料消耗量。

    他们现在的设计方案,使用氘氚的燃料,不过一亿度的反应温度,实在是小儿科。

    如果说前者能推动行星,后者就只能发射个火箭了。

    即便是他目前的方案,也只是他想尽办法把那些遥不可及的科技手段,尽量简化成了现在勉强能摸到的样子。

    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只是希望组织上把这一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好,实在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步徒增什么波折。

    而对于张云超来说,他可不像洛珞这样亲眼见识过,那比普通核聚变还要困难百倍的重核聚变发动机。

    他是一点底都没有啊,所以可行性论证……对他来说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毕竟洛珞的这种概念听起来就像是科幻里的桥段,远超国内乃至国际公认的聚变研究进程。

    如果方案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或者只是天才的空中楼阁,那么投入任何资源都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浪费。

    那么找谁来论证呢?

    张云超沉思着。

    ……

    三天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一辆专车悄无声息地停在那座略显陈旧的实验楼侧门。

    楼门前,万院士刚结束了自己这个月的公开大课,还没等离开,便被张云超拦了下来。

    “张……张书记?”

    万院士对于来人当然不会陌生,几个月前对方亲自跑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找他,从他这调走了几乎所有关于EAST装置的所有试验资料。

    如今对方突然跑到他学校来找他,尤其是看到张书记秘书拿着的黑色箱子,他总觉得有大事要发生,否则对方不可能连招呼都不打,跑过来突然袭击。

    要知道他这个月都只有这么一节公开课在学校,张书记能这么精准的把他堵在这,显然是事先做了调查的。

    这么几样结合下来,只有一种可能,这件事的重要性在电话里根本不能说,甚至连透露一点张书记都不愿意,这才亲自跑过来在这里堵他。

    再联想到对方前段时间从他这调走的资料,他有预感,应该是跟EAST,或者说跟聚变试验有关。

    “有事去我办公室说吧。”

    万院士直接说道。

    果然,当两人来到办公室后,助理和司机把守在了门口。

    张云超将箱子小心放在办公室中央那张堆满了资料、唯一还算空旷的木桌上,卡扣开启时发出的轻微“咔哒”声在静谧的室内异常清晰。

    “万院士,事关重大,不敢假手于人,更不敢在线上留痕。”

    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打开箱盖,露出了里面厚厚一沓装订成册的方案文件——封面上的“夸父逐日计划——微型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堆核心设计方案”字样在日光灯下显得格外醒目。

    张云超将文件推向万院士:

    “你看看这个方案”

    万院士闻言没再说话,径直拿起文件。

    作为EAST装置的负责人,他非常清楚规矩,对于方案内容以外的东西没有一丝疑问,只要张书记不说,他就不能好奇。

    他那双看过无数等离子体轨迹、分析过海量高能物理数据的眼睛,速度极快的扫描着标题页下的目录、核心技术路线摘要、系统框架图……空气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页的沙沙声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时间仿佛被拉长,窗外的蝉鸣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当他的视线落在核心技术路线的具体描述——

    “基于精密强磁场动态箍缩的惯性约束机制”、“液态锂铅共晶合金闭环自持氚增殖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