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1章 成为国际影星的可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1章 成为国际影星的可能 (第2/3页)



    结果就是,除了维持小梅基础运转并预留足够升级冗余的部分外,时光智能计算中心竟产生了规模前所未有的富余算力!这种级别的算力闲置,在任何科技公司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浪费。

    洛珞几乎没有犹豫,他的目光早已投向自家庞大产业链的另一端。

    一条简洁的指令从京郊发回宁波:

    “将计算中心当前可用冗余算力,优先接入时光后期制作平台。”

    这条指令如同开启了一道无形的闸门。

    庞大的、无处宣泄的算力洪流瞬间找到了倾泻口,奔涌着汇入位于不同物理空间的时光科技子公司——拾光映画的后期渲染农场。

    效果是颠覆性的。

    在时光的制作机房内,特效工程师们发出了几乎不真实的惊叹。

    一个原本需要耗费普通超算集群半个多月进行物理模拟和光线追踪的复杂特效场景——比如一个包含数十万碎裂玻璃粒子、受冲击波影响以不同轨迹散射、同时在爆炸火光和复杂光源下精确折射光线并最终落地的镜头——此刻的渲染进度条,正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向前跳跃。

    “看这个光影解算速度!”

    一位资深特效师指着屏幕上实时更新的预览画面:

    “这种级别的物理精度和粒子数量,以前我敢等它算一天不出错就谢天谢地了……现在,一个迭代周期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小时?!”

    计算中心输送过来的算力远超拾光映画自身配备的本地资源,如同给一台老旧的机器强行接驳了澎湃的核能引擎。

    以往那些因为计算量太大而被不断简化妥协的特效构想,现在可以放开手脚去实现。大量的工作从“能否实现”变成了“以多快的速度和多高的质量实现”。

    “不只是快了”

    另一位负责物理模拟的工程师调整着参数,脸上是不可置信的惊喜:

    “你们注意到没有?材质表面的微观磨损、光线的二次散射,甚至是烟雾受气流扰动的细微湍流……模拟结果都极其接近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这……这接近我们内部测试过的最高级‘物理拟真’阈值了!接近百分之九十!以前想都不敢想这个精度用在整部电影上,但现在看起来完全可行!”

    庞大的算力冗余被精准切分,并行地分配给拾光映画同时制作的多个项目。

    特效主管的电脑屏幕上,各个项目的渲染队列完成时间预估都在不断缩短。

    过去那些动辄排队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渲染任务,如今只需要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看到成品级的预览。

    项目周期被前所未有的压缩,艺术团队终于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意和调整,而不是焦灼地等待计算结果。

    时光特效的制作效率,在计算中心算力洪流的浇灌下,实现了真正的、肉眼可见的、几何级数的突飞猛进。

    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质变的开始。

    当好莱坞还在为某个镜头的物理精度反复计算数周时,时光特效的工位上,一段段几乎可以乱真的粒子破碎或风暴场景,正安静地高速流淌过屏幕,最终汇入正在构筑的《战斗天使》宏伟数字世界之中。

    以至于他们现在的效率高到飞起,不仅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家的工作,还可以大量的接外面的订单了。

    要知道CG特效的核心是什么,不是极致的画面设计,而是大量画面出产的性价比。

    毕竟不是所有公司所有电影都能支撑的起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投入,就为了那么一两个画面的极致体现,大部分还是想要经济实惠一点的。

    过去他们接外面的订单虽然也很赚钱,毕竟是卖方市场,但现在效率一提升,那钱不是打着滚的来。

    至于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技术……当然也很好,但再好也就是再一些顶尖的画面构造上跟他们持平,顶天了就是略有超出,这能比得上他们的低成本高效率吗?量变引发质变,何况是这么大的体量。

    所以说所谓的技术合作……他们还真不一定看得上。

    不过洛珞依旧同意了这一请求,对于福克斯的其他条件他不感兴趣,但北美的发行渠道他还是很有兴趣的,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为刘艺菲的未来铺路,这都是一个晋升国际影星的绝佳渠道。

    在国内说实在的他们已经达到了鼎峰,但别说是刘艺菲了,即便是洛珞自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