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震撼的吸金能力 (第1/3页)
2011年9月10日,明明已经入秋,但今天的阳光似乎还要比前几日更灼热一些。
国家会议中心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小梅”带来的震撼已经在整个互联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张嘉文那句“4999元起”仿佛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淹没了所有质疑,转化为一种近乎疯狂的抢购热情。
一机难求与黄牛喧嚣
对于无数观望的学生和家长来说,这款被洛神“金手指”点化过的智能手机,迭加九月初开学季的buff,瞬间成了“硬通货中的硬通货”。
在这个网购还不流行的时候,即便时光科技的线上商城已经开了起来,但大部分人还对此并不了解,将近三分之二的人都选择了线下体验店,或者各大电器城加盟柜台前,天不亮就排起了蜿蜒长龙。
人头攒动,热汗蒸腾,保安不得不拉起警戒线维持秩序。
“昨天发布会刚结束就来了,还是没抢到!”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对着电话那头焦急抱怨,手机贴着的还是功能机的彩膜:
“店员说就几十台,眨眼就没了!”
“同学,要时光2代不?”
一个眼神精明的男人凑近队伍边缘,声音压得低低的:
“加一千,现机!颜色任选!”
人群中立刻投来几道渴望又犹豫的目光,加价一千块,在那个一台普通手机可能才两千出头的年代,绝非小数目。
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则偷偷将黄牛拉到一旁,小声讨价还价起来。
相比于线下的臃肿,线上渠道看似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但各个都是遨游在互联网前端的“蜘蛛”们,线上商城简直是“秒罄”重灾区。
时光官网的购买按钮刚由灰转亮,便瞬间变回灰暗。
刷新?页面崩溃。
电商平台上标注着“限量首发”的链接,也几乎在商品上架的瞬间就被拍空,留下一片“库存不足”的红字和刷屏的“???”、“求补货”、“JS死全家”的愤怒留言。
黄牛党在各大论坛、贴吧、甚至微博上异常活跃:
“全新未拆时光2代,加急邮寄,可面交”成为热门ID后缀,价格被炒高30%-50%不等,却仍有心急如焚的学生党咬着牙下单。
至于大家如今着急,为的不外乎是成为初代“时光粉”、“小梅使用者”的炫耀与体验。
买到机器的人,毫无意外的成为了这个开学季最令人艳羡的群体。
“靠!这屏幕!”
宿舍里,第一个拿到机器的李伟刚撕开包装膜,点亮屏幕,就引来一片惊呼。
即便抛开时光手机那傲然全球的顶尖技术,单说一个4999起步价的智能机,这就不是普通家庭的大学生能够拥有的,更遑论是热度顶尖的时光了。
4999的价格,单单是其他人那好奇和羡慕的目光,就得值1999。
至于手机本身,看着那窄边框设计和细腻的显示效果,对比他手里那台按键快被磨平的诺基亚N73,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宿舍兄弟们瞬间围拢过来。
“快试试那个小梅!小梅!”
有人催促道,虽然整个手机的功能繁多,从设计外观到电池续航都让他们十分心动,但果然还是小梅最让他们好奇。
李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按照发布会介绍的流程,长按手机侧边一个专属的按钮:
“小梅?”
“我在。”
伴随着轻微的网络延迟,一个清晰、略电子化但绝不死板的女声响起。
宿舍里安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更响亮的惊叹。
他们轮流问着各种问题:
“明天京城天气怎么样?”
“帮我查查附近性价比最高的川菜馆。”
“嘿,小梅,给我背首诗?”
小梅的回答在2011年绝对令人耳目一新:天气信息准确整合、餐馆推荐附带距离和评分,这个在当时还没有大众点评时代已属难得、背诗信手拈来。
虽然复杂指令处理稍慢,如写一封完整的生日祝福邮件需要十几秒生成,且偶尔会因为3G网络波动出现卡顿或无声,但这种无需打开特定APP、仿佛有个“数字大脑”为你服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
课间休息成了李伟的“炫技”时间。
他用那800万像素摄像头拍下课本重点,小梅很快就能识别上面的文字;放学路上,他用小梅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