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7章 震撼的吸金能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37章 震撼的吸金能力 (第2/3页)

定的播放列表听着歌,用着那个被提到“Wolfson音频芯片”效果也确实不俗的外放音效。

    虽然手机背面因为金属加玻璃的材质显得有些分量,也容易留下指纹,但这一切在新奇的“小梅”助手面前,都成了无伤大雅的小瑕疵。

    别人还在按键翻找通讯录,他已经对着手机说:

    “小梅,打电话给王刚。”

    线上世界更是沸腾。

    科技论坛,如中关村在线、泡泡网、威锋网,评测文章如雨后春笋。

    开箱图、性能跑分、屏幕分辨率、CPU速度、内存读写速度、GPU图形性能,每一项都拿来和当时风头正劲的iPhone4、HTC Sensation等机型进行详细对比是常规操作。

    重点篇幅则聚焦“小梅”。

    深度剖析文:“从发布会演示看‘小梅’的NLP能力:时光手机背后是否真有洛神的全力支持?”

    这类文章分析着小梅的识别率、响应速度、上下文理解能力。

    在这个连iPhone4S上的Siri要10月才发布,且最初不支持中文的情况下,进行超前对比,得出结论毫无意外是小梅的中文理解和本地化服务在当下“一骑绝尘”。

    体验报告:“一整天深度使用‘小梅’:它真的能帮你省时间吗?”这类文章客观记录每一次语音指令的成功与失败,尤其网络不佳环境下的体验下降。

    总结它擅长的场景信息检索、基础操作、简单文本和不擅长的领域复杂逻辑推理、创意写作、需要实时视觉交互的任务,最后的结论往往是:

    “它不是科幻电影里的AI,但却是当前最实用的智能手机语音助手,开启了‘动口不动手’的新交互时代,而且它的确来自那位‘洛神’的手笔。”

    以往常见的争议帖:“花4999买时光还是等年底iPhone4S?算力VS生态?”

    按说正常情况下此类帖子楼下总是吵得不可开交,但这次却截然不同,小梅出色的表现和“洛神光环”成了时光手机这边最强力的论据。

    网上的评论几乎一边倒的偏向时光,至于苹果4S这一代神机,到时候进驻华国的惨淡情况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卡梅隆:这个我熟。

    至于时光微博更是成了舆论风暴的中心。

    官方账号“时光科技”发布会后发布的“#小梅时刻#”活动帖,瞬间涌入数万条回复。

    晒订单截图、晒真机上手照、@好友炫耀、提各种刁钻问题测试小梅的反应,并附上小梅成功或出错的截图/语音录音成为潮流。

    #时光二代#、#小梅来了#、#洛神人工智能#等话题霸占热搜前列。

    段子手涌现:

    “别人开学带土特产,我舍友带时光2代+小梅,宛如带着一个随身女学霸助理…现在压力全在我这了!”、“早上让小梅叫我起床,结果它给我播了一段京韵大鼓版闹铃…这什么奇怪的本地化学习?”、“问小梅我和刘艺菲谁好看,它沉默十几秒后建议我看看眼科…这AI嘴还挺毒?”

    粉丝激情互动:

    “虽然洛神没露面,但这产品力就是硬招牌!这波‘洛神科技’我站定了!”、“黑子们呢?出来走两步?看发布会前叫得多欢,现在脸疼不?”

    传统媒体:《经济日报》《IT时代周刊》等也跟进报道。

    “人工智能落地智能手机:时光科技开启新纪元”、“国产高端机的逆袭:时光二代强势搅局”、“智能手机市场迎来新变量,洛珞跨界再引风暴”等标题频现,将“小梅”的诞生提升到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的高度。

    主流看法虽然强调还需要长期观察,但发布会展现的成果无疑确立了一个新标杆。

    在疯狂抢购、加价炒作、网络狂欢和密集测评的背后,一股更为广泛的共识悄然形成并不断被强化:

    它是稀有的、高端的、有“身份”的。

    无论是4999的定价还是抢购难度,都将其牢牢定位在高端市场。

    买到它,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

    那句“这可是洛神做的AI”,成了无数时光2代用户心底的自豪宣言。

    它是划时代的“智能”。

    即使有不完美、有延迟、有依赖网络,但“小梅”第一次让普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助手”的初步形态,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PPT产品。

    “原来手机还能这样用?”的感叹,成了这一批用户乃至所有关注者心中最深刻的烙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