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投降?还是放手一搏? (第2/3页)
是华国自己,还有另一个地方,也同样激烈。
跟华国一片繁荣的景象相反的是,作为原本世界经济和能源中心的他们,也是受这场风波影响最大的一方,但……他们是负面影响。
2012年1月2日,纽约曼哈顿。
道琼斯指数早盘在节日余温中平稳开盘,交易员们尚在谈论跨年派对时,彭博终端突然跳出一条加粗快讯——《华国宣布建成世界首座商用聚变堆,长三角电价腰斩》。
交易大厅骤然陷入诡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混杂着质疑与惊叹的声浪。
“上帝…这真是商业化的核聚变堆?”
能源板块交易主管麦克攥紧咖啡杯,死死盯着浙江0.28元/度的电价数据:
“他们实验堆点火成功才过了多久?直接就商用了?!”
尽管分析师反复强调“华国电网也并未完全依靠聚变能源”“短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本土供电”,更影响不到我们。
但谁都知道这简直是放屁,更别说用脚投票的市场了。
虽然此刻一个伏羲堆说明不了什么,但最大的技术难题已经解决,明年可能就是十个,五年后就是一百个……
原本全球能源版图正因为北美页岩油气革命开始发生变化。
但随着伏羲堆的出现一切都乱了,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全球需求预期将骤降,可能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下跌。
这不仅会冲击美国正在兴起的页岩油气产业,也会影响其作为能源出口国的战略布局。
全美最大煤企皮博迪能源开盘暴跌9%,阿奇煤炭跌穿52周新低。
高盛报告紧急提示“亚洲煤炭需求坍塌预期”。
埃克森美孚下挫3.2%,页岩气先锋切萨皮克遭技术性抛售。
CNBC直播间里,能源经济学家指着曲线强调:
“不是供应问题,是投资者在重估化石能源长期价值!”
光伏企业First Solar逆势冲高7%后回落,交易员苦笑:
“聚变让太阳能像蜡烛遇见电灯——但至少比煤炭强。”
摩根士丹利紧急会议室内,投行经理们对着白板狂书:
“中国电价成本=美国1/6,制造业竞争力重置!”
“油气美元体系遭挑战!”
“最致命的是…”
首席策略师用红笔划出“时光科技”的名字:
“他们卖电池!卖系统!这是要通吃产业链!”
更真实的恐慌来自页岩油重镇休斯顿——先锋自然资源公司紧急叫停加拿大油砂项目,CEO接受采访时强作镇定: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二十年能源投资模型。”
黄昏时分,道指最终收跌1.8%,WTI原油定格98.73美元/桶。
交易员们盯着屏幕上“华国聚变”的新闻图——舟山变电站流淌着金色光芒,仿佛一道未来投射的阴影,缓慢而坚定地笼罩了华尔街铜牛。
波士顿一家加油站前,油价牌显示$3.49/加仑。
卡车司机比尔对着车载广播咒骂:
“这帮疯子把股市搞砸了!”
但加油站老板耸耸肩:
“放心朋友,我们的油罐车明天照样来。”
——恰如美联储会议纪要冷静标注:
“当前波动属心理冲击,本土能源结构暂未受实质影响。”
能源部发言人照例宣称“美国引领核聚变研究”,但《华尔街日报》拍到参院能源委员会主席办公室整夜亮灯。
是的,相比于一地鸡毛的股市大盘,白宫才是真的鸡飞狗跳。
华盛顿特区·白宫战情室的长桌尽头依旧是国家情报总监劳伦斯·科尔特斯正攥着烫手的加密简报。
投影屏上,“伏羲堆单日供电3.6亿度”“浙苏皖电价腰斩”的标题像灼热的烙铁烫在每个人视网膜上。
“麻烦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直到华国电价降了,我们才发现那个该死的聚变堆在供电?!”
总统的指关节敲在新闻画面上:
“一年前,你们让华国的‘盘古堆’在眼皮底下点火成功,我们却还在NIF实验室里玩沙子!现在呢?伏羲堆直接并网了!我们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告诉我,为什么情报部门永远慢半拍?”
科尔特斯的西装后背洇出汗渍。
他想起一年前那场国会山听证会:议员们因盘古堆的“突然”成功暴跳如雷,斥责情报系统“重大失察”。
彼时还是他上任情报总监的帕克还能用“华国烟雾弹”搪塞过去,谁成想不过一年的时间,华国居然实现了商业化!这简直没道理!
但此刻,伏羲堆的实锤如铁鞭抽来。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着心态,他知道自己现在也站在了悬崖边上,上一任帕克总监就是他最好的警示,听说那家伙现在的日子可不怎么好过,于是试图稳住声线:
“总统先生,请允许我解释,盘古堆的失察确是我们的失误,但伏羲堆的监测受阻,源于不可抗力的……”
“不可抗力?”
总统冷笑打断,抓起一份报告摔向桌面:
“去年你们说盘古堆是华国狡猾,现在伏羲堆又是什么?外星人帮忙隐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