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6章 把绿洲从电影里搬出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76章 把绿洲从电影里搬出来 (第1/3页)

    清晨的阳光带着三月初特有的清冽,穿透京郊影视基地巨大的摄影棚顶窗,在弥散的微尘中投下几道光柱。

    距离刘艺菲和宋慧上次来确认剧本方向又过去了一周多。

    此刻,片场按照“三把钥匙”的框架被清晰地划分开区域。最核心的“现实世界”废土区已经搭起了主要的钢架结构,工人们正在焊接和铺设基础平台,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是背景音里最坚实的部分。

    而在环绕它的二十一个独立片区中,属于拾光自家IP的《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底座、《深空防线》的星舰残骸骨架以及《战斗天使》的死亡球赛道雏形已经立了起来。

    道具组的老王正拿着图纸,跟几个年轻助手蹲在一堆刚运到的、仿旧处理的金属零件前比划着。

    “这批齿轮的做旧还是太刻意了。”

    老王用戴着劳保手套的手指敲了敲其中一个:

    “《深空》里是真空环境下的金属疲劳,边缘应该是那种细微的、不规则的崩裂,不是拿砂轮磨出来的均匀痕迹,去找小张,他那有之前拍摄留下的原始件照片,照着那个感觉重新处理,还有,反物质核心的容器模型下午到货,你们几个提前清出地方,轻拿轻放,那玩意儿精贵着呢。”

    助手们应声散开,老王直起腰,锤了锤有点酸的背,目光扫向另一片区域——那是《闪灵》眺望酒店大堂的布景区。

    几个美工正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往刚钉好的墙板上贴印着繁复花纹的壁纸。

    地上摊开好几卷不同批次、颜色略有差异的同款壁纸,负责这个片区的美术指导小赵眉头紧锁,拿着色卡对着光线反复比较。

    “啧,还是差点意思。”

    小赵嘀咕着,对旁边的搭档说:

    “汉克先生说亚麻底布加薄蜡的光泽感,我们找的这几种仿品,要么太亮像塑料,要么太哑光没那年代感…打电话问问材料供应商,看能不能找到更接近的底料,实在不行,我们得自己手工处理一批试试了。”

    就在这时,那位白发瘦高的美国老头汉克·米勒溜达了过来,手里还端着一个保温杯。

    他没说话,只是眯着眼,凑近刚贴好的一小块壁纸,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捻了捻纸面,又侧头看了看光线反射的角度。

    “嗯…比昨天那批好多了。”

    他声音沙哑,带着点美国口音:

    “但蜡的涂层还不够薄,试试用那种…嗯…你们叫‘桐油’的东西?薄薄地、快速地刷一层,趁着没干透,用热风机远距离吹一下,让它自然渗透和形成那种…嗯…旧旧的油润感。”

    他边说边比划着,小赵立刻掏出小本子飞快地记下,眼睛发亮。

    “明白了!谢谢汉克先生!我们这就试!”

    不远处,《回到未来》钟楼场景区则显得“热闹”许多。

    巨大的木质钟楼框架已经搭好,地上摊开几个大木箱,里面是各种精细的钟表零件、齿轮模型和微缩的街道布景。

    环球影业派来的华裔道具师苏珊·陈正和拾光这边的年轻道具师们围在一起。

    苏珊手里拿着一个微缩的“德罗宁”时光车模型,正指着车尾的某个小部件讲解:

    “看,这里,原版这里有个细微的划痕,是拍摄时不小心留下的,后来成了影迷津津乐道的‘彩蛋’,我们的模型也把这个细节做进去,味道就对了,还有路灯杆上的锈迹分布,参考我带来的那些老照片……”

    年轻的助手们听得聚精会神,有人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模型,有人拿着相机多角度拍摄细节。

    气氛轻松而专注,充满了学习和交流的热情。

    宋慧作为监制,穿着利落的工装夹克,在几个区域间穿梭。她停在道具仓库门口,看着老王带着人验收一批刚到的、按照汉克建议定制的亚麻底布。

    老王捻起一角布料对着光看纹路,又哈了口气在上面,看湿气渗透和散开的速度,满意地点点头:

    “嗯,这个底子对了!赶紧送印染车间,按汉克给的纹样和配色调色印刷,记住,油蜡层要薄!”

    “宋监!”

    道具组的小李跑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