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把绿洲从电影里搬出来 (第2/3页)
,手里拿着平板:
“《异形》船舱那边,大卫·罗素先生问,那种制造金属‘冰冷粘腻’感的特殊涂料库存可能不够了,得加急采购一批,清单我发您邮箱了。”
“知道了,我来协调。”
宋慧迅速在平板上划了几下:
“跟采购部说,按最高优先级走流程,另外,中午订餐的时候,记得给几位外籍顾问那边单独加一份他们喜欢的咖啡和甜点,后勤那边有记录。”
“好嘞!”
小李应声跑开。
阳光渐渐爬升,将整个喧嚣而庞杂的片场照得透亮。
电锯声、钉枪声、讨论声、对讲机里的呼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而充满生机的片场交响曲。
而相比于片场的顺利,编辑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倒不是剧本推行不顺,而是随着场景搭建逐渐完成,部分编剧有了些新想法。
拾光影业总部大楼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现代,不过五楼的编辑部会议室此刻却弥漫着与窗外春日暖阳截然不同的焦灼气息
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定格着《头号玩家》“绿洲”宇宙的最终概念蓝图——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由二十一部电影经典场景构筑的虚拟奇境,这也正是众人讨论的焦点。
“不行!我反对就这么一笔带过!”
李编拍了下桌子,指着屏幕上《闪灵》眺望酒店大堂的布景概念图,声音带着急切:
“你们知道为了还原那个该死的、有光泽度的壁纸纹路,美术组和环球派来的那位汉克折腾了多久吗?桐油都快用掉一桶了!”
“还有《回到未来》的钟楼模型,苏珊·陈带着人天天打磨校准,力求分毫不差!这些场景,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真金白银和顶尖工匠的心血!如果电影里,主角只是‘路过’或者在里面打一场架就完事,那简直是……是暴殄天物!”
他的观点立刻得到了几位编剧的共鸣,尤其是负责具体关卡设计的几位。
“没错!”
另一位编剧接口道,调出了《异形》诺斯特罗莫号船舱的设计稿:
“看看这个压抑、充满金属质感和粘稠恐惧的空间!我们费尽心思复原了它的独特灯光、管道布局、甚至‘抱脸虫’破卵而出的那种黏腻感。”
“如果仅仅作为一个追逐战的背景板,几分钟就结束,观众能感受到多少?成本收益比太低了!我们应该深挖!比如让主角在这里解开一个基于《异形》世界观的谜题,或者遭遇一次真正的‘异形’心理惊悚体验,哪怕只是延展几分钟的沉浸式探索,也是对这份投入的尊重!”
支持“扩展派”的声音此起彼伏:
“想想《高达》机甲大战区!那么大的机甲模型,那么精细的战场环境,就为了一个过场?”
“《侏罗纪公园》的园区,我们连植被和围栏的细节都力求复刻,不就是为了让观众瞬间代入吗?不多放几只恐龙跑一跑?”
“我们这部戏的核心卖点是什么?不就是‘彩蛋’吗?不就是让影迷狂欢的‘大杂烩’吗?现在材料都备齐了,顶级大餐的食材就在眼前,难道我们只做一道快餐?”
一位资深编剧环视众人,语气激动:
“充分利用这些场景,延展剧情,深入挖掘每个彩蛋的趣味性和情感连接,这才是对‘头号玩家’精神的最佳诠释!观众走进影院,不就是想在这些熟悉的梦境里流连忘返吗?我们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做到极致?”
“这些场景不是背景板,是金子!我们花了几个月,调动了华纳、环球的原班人马,连船舱的铆钉都一比一还原,可现在剧本里,它们只露个脸就没了——这跟把钞票扔进碎纸机有什么区别?”
然而,“精简派”的代表,项目主笔之一的王总编,推了推眼镜,脸色凝重地站起来,声音不大却极具分量:
“各位,我理解大家的心情,看到那么精美的场景堆在那里,谁不想多用?但我们必须清醒!这部电影的主线是什么?是寻找三把钥匙、挑战诺兰·索伦托、最终赢得‘绿洲’控制权的冒险故事!是‘绿洲’这个虚拟世界本身的魅力,以及主角团的成长和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