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修旧利废,闯出新天地 (第2/3页)
泥砌墙,女人烧水做饭。孩子放了学,也跑来捡石子、递砖头。
整个靠山屯,像一个烧得滚烫的炉子,每个人都在添柴加火。
半年后,第一批三层小楼拔地而起,白墙红瓦,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山货加工坊也挂上了牌子。
第一批烘干的蘑菇和木耳,林东和陈国庆亲自拉到县城,没想到一天就卖光了。
拿着那厚厚一沓钱回来时,会计老宋的手都在抖。
“发了……咱们发了……”
年底分红,家家户户都拿到了钱,有的人家分的钱,比种一年地挣得都多。
住进新房的那天,鞭炮声从村头响到村尾。李寡妇抱着自家的门框,哭得像个孩子。
靠山屯,活了。
有了钱,林东底气也足了。他开始琢磨更大的事。
他拿出钱,在村里最好的位置,盖了一座二层的办公楼,代替了原来那个漏雨的大队。
这就是新的村委会。
林东站在新盖的村委会二楼,手里端着搪瓷缸子。
茶是去年的陈茶,苦得发涩,但他喝惯了。
窗外,靠山屯摊开在眼前,像一幅刚画完的年画——太新了,新得让他有些认不出。
山脚下那一溜房子,白墙红瓦,整整齐齐。林东记得三年前,那地方还是老孙头的猪圈,臭了半个村子。
现在猪圈没了,老孙头搬进了新房,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远处机器声传来,是新建的山货加工坊。声音不大,但在这山沟沟里,格外清楚。
林东端着茶缸的手停了停。
他想起刚来那会儿,整个靠山屯静得能听见老鸹叫。村里三十来户人家,有一半想往外跑。
那时候他挨家挨户串门,进屋先得拍拍身上的雪,再搓搓冻僵的手,才敢接人家递过来的热水。
水是烧开了晾凉的,舍不得放茶叶,就那么喝着,也觉得暖和。
"那时候啊......"林东自言自语了一句,声音低得只有自己听见。
现在呢?
村里有了合作医疗,看病不用愁了。李寡妇在山货加工坊做工,一个月能挣三百多。
二小子考上了县一中,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变化是有的,大着呢。
可林东心里清楚,这变化来得不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