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2章 修旧利废,闯出新天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2章 修旧利废,闯出新天地 (第1/3页)

    老支书磕了磕烟灰,沉声说:

    “我那点钱也拿出来。不能让回来的娃,看着咱们这些老家伙缩手缩脚。”

    气氛一下子就变了。

    你一百,我五十,虽然不多,但代表的是一份心。

    老宋拿着算盘,手指头拨得噼里啪啦响,最后长叹一口气:

    “得,我也入伙。不过这账得算明白,亲兄弟明算账。”

    “那是自然。”林东笑了,

    “这钱,这力,每一笔都记清楚,将来按贡献大小分房子,谁也别想占便宜,谁也别想吃亏。”

    住房的事有了眉目,技术攻关小组也很快成立了。

    陈国庆当组长,李铁柱是副组长,把厂里几个爱琢磨的年轻人都拉了进来。

    他们接手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那台从废品站淘换来的脱粒机。

    机器老掉牙了,三天两头坏,一开起来震天响,还总卡壳,耽误了不少工夫。

    老师傅们凭经验修,敲敲打打,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陈国庆带着人,把机器拆了个底朝天,零件铺了一地。

    他们拿着图纸,没日没夜地算,连着三天都睡在厂里。

    村里一些老人看不惯,背地里嘀咕:“瞎折腾,好好一台机器,拆成这样,还能装回去?”

    第四天傍晚,厂房里突然传出一阵平稳而有力的轰鸣声。

    人们跑过去一看,脱粒机转得飞快,喂进去的稻谷,唰唰变成了金黄的米粒和干净的谷壳。

    几个老师傅围着机器转了好几圈,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陈国庆和组员们个个满身油污,只有牙是白的。

    他拍了拍机器外壳:“不光修好了,我们还改了传动轴,效率比原来高三成,还省电。”

    这一下,再没人说闲话了。

    技术攻关小组露了一手,村里人看这些“知识分子”的眼神,彻底变了。

    紧接着,陈国庆又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林书记,咱们靠着大山,不能光种地。山里的榛子、蘑菇、木耳,都是好东西。”

    “咱们把那台旧的烘干机也改造一下,搞个山货加工坊怎么样?城里人就认这个。”

    这个想法,正中林东下怀。

    说干就干,扩建房子和建厂同时进行。

    村里的空地上,男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