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续1 归唐之议与心海波澜 (第1/3页)
赫连决离去后,亭阁周围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凝滞。毛草灵独自坐着,指尖无意识地描摹着石桌上菊瓣的轮廓,那细腻的触感与她内心的粗糙褶皱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的话语犹在耳畔,温暖而坚定,像一道坚固的堤坝,试图拦住她心中奔涌的迷茫之潮。然而,来自大唐的召唤,是另一股更为深沉、源自血脉与文化根系的暗流,两股力量在她心海中激烈冲撞,激起滔天巨浪。
她终究无法安然独坐。起身,拢了拢微凉的衣袖,信步走出亭阁,沿着覆了薄霜的青石小径漫无目的地行走。御花园的秋景在她眼中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只剩下灰白交织的沉重。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靠近宫墙的一处僻静角落。这里有一小片梅林,此时尚未到花期,只有光秃秃的枝桠倔强地伸向天空。梅林旁,隐约传来孩童稚嫩而认真的诵读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草灵脚步一顿,悄然靠近些,透过疏朗的枝干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净宫装、发间只簪一枚玉簪的年轻女子,正坐在石墩上,手中捧着一卷《诗经》,耐心地教导着面前一个约莫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男孩。那女子眉目清秀,气质沉静,正是宫中一位品级不高、但因性情温婉、略通诗书而被毛草灵特许可以教导几位年幼皇子公主读书的才人,柳氏。那小男孩,则是赫连决一位早逝嫔妃所出的三皇子。
“柳娘娘,‘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呀?”小男孩仰着脸,好奇地问。
柳才人温柔一笑,声音柔和:“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会去追求美丽又贤淑的女子呀。”
“就像父王追求母后那样吗?”孩童天真无邪的话语,让隐在梅林后的毛草灵心头猛地一颤。
柳才人似乎有些窘迫,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殿下慎言。陛下与娘娘是君臣亦是夫妻,自有天家规制。”她顿了顿,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敬意,轻声道:“不过,皇后娘娘确实是世间难得一见、才德兼备的奇女子。若非娘娘力排众议,在宫中开设学堂,允准我等低位妃嫔与皇子公主一同听讲习字,像臣妾这般出身,又如何能有资格在此教导殿下读书呢?”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奶声奶气地说:“嗯!母后最好了!她还会讲好多有趣的故事,还会教我们做那种叫‘算术’的题,虽然有点难,但是很好玩!柳娘娘,你说母后会一直在这里教我们吗?她会不会像之前的李娘娘那样,去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孩童的记忆里,似乎还残留着某位因罪被遣送出宫的妃嫔的影子,语气里带上了不易察觉的担忧。
柳才人连忙安慰道:“殿下莫要胡思乱想。皇后娘娘凤体康健,深得陛下爱重,自然会一直陪伴陛下和殿下们的。”
然而,这童言无忌的问话,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毛草灵心中最柔软也最混乱的地方。她悄然退后,不愿打扰这温馨却令她更加心绪难平的一幕。
离开梅林,她转向另一条通往宫内织造坊的路。这里是她在数年前一手推动设立的,不仅负责宫廷用度,更允许手艺精湛的宫女在闲暇时制作一些绣品,由朝廷统一收购,部分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