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民心所向 (第1/3页)
晨曦微露,金銮殿内却已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之中。昨日唐朝使臣那近乎最后通牒的言语,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下的面容看不出喜怒,唯有紧握着扶手的、微微泛白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他的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臣子,最后,落在了身旁凤座上的毛草灵身上。
她今日穿着一身较为素雅的宫装,未施过多粉黛,脸色因昨夜的辗转反侧而显得有些苍白,但脊背依旧挺得笔直,眼神沉静,如同深潭,将所有翻涌的情绪都敛于其下。
“众卿家,”皇帝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唐使所言,尔等皆知。关于皇后去留……事关国体,亦关乎两国邦交,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话音落下,殿内依旧是一片死寂。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互相交换着眼神,眉头紧锁。最终,一位须发皆白、官居太傅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他是三朝元老,门生故旧遍布朝野,素来以稳重甚至有些守旧著称。
“陛下,”太傅深深一揖,声音苍老却清晰,“老臣以为,皇后娘娘贤德,泽被苍生,于我乞儿国有再造之功,臣等与百姓,皆感念于心,万分不舍娘娘凤驾离去。”他先定了调子,表明并非对毛草灵不敬,随即话锋一转,“然……皇后娘娘终究出身大唐,乃天朝贵女。如今唐皇下诏,以国后夫人之位相迎,名正言顺,更关乎两国盟好。若强行挽留,恐……恐惹天朝震怒,兵戈一起,则我乞儿国十年生聚之成果,恐将毁于一旦。老臣……老臣恳请陛下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两国黎民百姓安危为重……三思啊!”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情真意切,却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直刺毛草灵心口。她端坐着,指尖在宽大的袖袍中微微蜷缩,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她知道,太傅代表的是一大批保守派官员的想法,他们惧怕大唐的威势,将国家的安危系于妥协之上。
“太傅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兵部尚书大步出列。他是毛草灵推行军事改革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壮派代表,性格刚毅。“皇后娘娘虽出身大唐,但十年來,早已是我乞儿国的国母!她为我乞儿国殚精竭虑,发展商贸,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整饬军备,方有今日之盛世!岂能因唐皇一纸诏书,便轻易将我国母拱手送还?此举,置我乞儿国颜面于何地?置陛下天威于何地?更何况,我乞儿国今非昔比,兵精粮足,将士用命,何惧一战?!”
“尚书大人!慎言!”另一位老臣急忙出声,“战端一开,生灵涂炭!岂是儿戏?皇后娘娘心怀慈悲,岂愿见两国百姓因她一人而陷于战火?”
“难道畏战求和,就能保百姓安宁吗?今日割一城,明日送一后,他日唐皇若要陛下纳贡称臣,我等又当如何?!”兵部尚书毫不退让,言辞激烈。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两派,争论不休。一派以老成持重、避免战争为由,主张顺应唐皇之意;另一派则以国格尊严、皇后功绩为由,力主强硬挽留。双方引经据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