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3章 宁王南昌举“义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3章 宁王南昌举“义旗” (第2/3页)

住龙椅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咯咯作响!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如同炸雷般从朱元璋喉咙深处迸发出来,带着一种近乎癫狂的激动和狂喜!

    他猛地一拍御案,震得案上文房四宝齐齐一跳,“好子孙!这才是我朱家的种!这才配做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血性未泯!忠义尚存!知道祖宗社稷被人糟蹋了!知道要替天行道!清君侧!清得好!”

    巨大的狂喜瞬间冲垮了方才的绝望。朱元璋激动得在御阶上来回踱步,须发戟张,仿佛瞬间年轻了二十岁!

    管他这宁王是谁的后代?管他能不能成功?

    这面旗竖起来了!这声呐喊发出来了!这就证明他朱元璋分封诸王拱卫社稷的国策没有错!

    证明朱家的血脉里还有硬骨头!

    证明他老朱家的江山,还没烂到根子上!

    哪怕最终是昙花一现,是飞蛾扑火,也足以让他这个开国之君在绝望的深渊里,抓住一根名为“希望”的稻草!

    “吾皇圣明!”阶下群臣反应极快,立刻山呼海啸般跪倒一片,齐声高呼!

    虽然绝大多数人心知肚明,这宁王多半是螳臂当车,九死一生,但此刻谁敢扫了皇帝陛下这劫后余生般的兴头?自然是马屁如潮,叫好声震天响。

    徐达、耿炳文等老成持重的,也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至少……还有藩王敢站出来,没让那朱寿一手遮天!

    在一片歌功颂德、赞扬宁王忠勇的声浪中,一个带着明显阴阳怪气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刺耳。

    “呵!奉天靖难?靖得好!”

    晋王朱棡抱着胳膊,斜睨了一眼站在武将队列前端的燕王朱棣,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诮。

    “要我说,这宁王一脉,才是天命所归!当年他祖宗朱权,被某人(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朱棣)骗得好惨!靖难之前说得好听,‘事成之后,中分天下’,结果呢?兵权被削得干干净净,连封地都被从北疆大宁挪到了这南昌!”

    “嘿,风水轮流转,如今燕王的后人宠信奸佞,祸乱朝纲,惹得天怒人怨!这不,报应来了!老天爷都看不过眼,让宁王的后人出来拨乱反正,重续我大明正统!此乃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朱棡这番话,尖酸刻薄,字字诛心,更是赤裸裸地将矛头指向了朱棣!

    大殿内热烈的气氛瞬间为之一滞。许多大臣的目光在朱棡、朱棣和龙椅上兴奋未消的朱元璋身上来回逡巡,噤若寒蝉。

    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一股怒火直冲顶门!

    老三这是借题发挥,在父皇和满朝文武面前给他上眼药!

    他双拳紧握,指甲深深陷入掌心,正欲开口反驳——

    “三弟!”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响起,压过了朱棡的挑衅。

    太子朱标向前一步,挡在了朱棣身前,也隔绝了朱棡那充满恶意的视线。

    他环视殿内,目光扫过激动的父皇,愤愤的三弟,沉默的四弟,以及神情各异的群臣,最终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只要这江山,还是我们朱家的天下,还是太祖皇帝血脉在执掌神器……”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苍凉,“……至于是哪个兄弟的后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又……又有何区别呢?”

    朱标此言一出,殿内瞬间陷入一种更加微妙而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