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5章 李氏教子内阁辅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95章 李氏教子内阁辅政 (第3/3页)

臣高拱、张居正、高仪并司礼监冯保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钦哉!”

    “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

    这十二个字,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寝宫,也响彻在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上空。

    三位阁老以头触地,泣不成声。帘后的李贵妃紧紧咬着下唇,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手指关节捏得发白。

    十岁的朱翊钧看着父皇渐渐失去神采的脸,听着那关乎自己未来命运的重托,小脸上血色褪尽,身体微微颤抖。

    “高拱…张居正…高仪…还有那个阉人冯保……”

    朱元璋眯起眼睛,鹰隼般的目光在光幕上那四个名字上来回逡巡,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奉天殿广场一片肃然,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这位开国皇帝对未来的“顾命班底”做出评判。

    “高拱此人,前面天幕提过,”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锐利,“整顿边事,驱除俺答,是个能办实事的干才。让他为首辅,辅佐幼主,倒也算人尽其才。”

    他的目光陡然锐利如刀,狠狠刺向张居正的名字,鼻腔里发出一声重重的冷哼:

    “哼!至于这个张居正嘛……

    心术就未必那么正了!咱记得清清楚楚!

    嘉靖龙驭上宾那会儿,就是他!巴巴地给那个抬棺死谏的海瑞送酒送肉!

    安的什么心?啊?他当咱是瞎子不成?

    若非海刚峰心如铁石、忠诚无二,换了个稍微把持不住的,被他这‘雪中送炭’一笼络,恐怕早就被他拉下水,成了他党同伐异的工具!

    这手‘送酒肉’,看着是恩惠,实则是挖坑!此人……心思深沉,不可不防!”

    朱元璋的点评如同冷水泼入滚油,在群臣心中激起波澜。

    徐达、汤和等老臣深以为然地点着头,显然对张居正的“前科”也记忆犹新。

    文官队列里,不少人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朱元璋的目光并未停留,他缓缓扫过下方肃立的武将班列。

    李文忠、蓝玉、耿炳文……一张张或沉稳、或桀骜、或锐气逼人的面孔在他眼中掠过。

    最后,他的视线仿佛穿透了奉天殿的穹顶,投向了光幕未曾展现的、未来万历朝的疆场。他的眉头紧紧锁起,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内阁…文臣辅政…总好过外戚宗室,甚或是王莽、曹操之流的权臣篡国……”

    他像是在说服自己,又像是在权衡利弊,“这是咱当初设殿阁大学士时,未曾深想的权宜之策……如今看来,倒成定例了。只是……”

    他顿了顿,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快了几分,目光变得格外深邃凝重:

    “咱担心的是……这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坐在内阁里动动嘴皮子,批批条子,真能管得住那些手握重兵、在疆场上杀出来的骄兵悍将吗?譬如那个……戚继光?”

    “戚继光”三个字从朱元璋口中吐出,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奉天殿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武将班列中,蓝玉的眼神猛地一亮,嘴角勾起一丝桀骜的弧度,似乎对这个“未来名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文官那边,不少人脸色微变,显然也想到了某种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文臣的笔,如何能真正约束武将的刀?尤其是当那柄刀锋利到足以割裂山河,而执笔的手又远在庙堂之上时。

    朱元璋不再言语,只是身体微微后仰,靠在了冰凉的龙椅靠背上。

    他抬起手,用力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深邃的目光依旧牢牢锁定在光幕上那“用贤使能,无事荒怠”的遗诏字迹上,仿佛要从中看透这文臣辅政、幼主登基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