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老朱难得说句公道话 (第1/3页)
清冷的月辉无声流淌,将南京城连绵的殿宇勾勒成一片沉寂的剪影。
洪武十三年的中秋夜早已远去,但悬浮于奉天殿广场上空的巨大天幕,依旧如同上苍睁开的一只巨眼,冷漠地俯视着人间,将二百多年后那个名为“万历”朝代的未来碎片,强行塞入洪武君臣的眼底。
夜风穿过广场,带来深秋的寒意,卷动着无数官袍的下摆,却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因窥见未来而产生的沉重凝滞感。
光幕如水波荡漾,新的景象铺展开来。不再是朝堂倾轧,也非抬棺死谏的悲壮,而是广袤的南国大地——福建。
画面快速切换:
烈日当空,田垄间尘土飞扬。身着粗布短打的官吏,手持长长的丈杆和简陋的算盘,在乡绅、里长或惶恐、或阴沉、或强作镇定的目光注视下,仔细丈量着一块块田地。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脸颊滑落,滴在龟裂的土块上。
县衙公堂上,堆积如山的鱼鳞图册旧册被搬开,崭新的册页摊开。
小吏们伏案疾书,将丈量所得的新数据一笔一划仔细录入。主官神色严肃,不时翻阅着户部新颁的《清丈条例》。
乡间茶寮,几个头戴方巾、穿着体面的乡绅聚在一起,脸色都不太好看。一人低声抱怨:“这张阁老的手,也伸得太长了!连咱们祖上传下来那点荫田、隐田都要翻个底朝天!这还有王法吗?”
画面一转,却是田间地头。
几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老农,扶着锄头,望着远处丈量土地的官吏,浑浊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些许复杂难明的光芒。
有人低声嘟囔:“量吧,量吧……量清楚了,总好过那些老爷们把田都藏起来,让咱们这些没田的替他们交皇粮……”
旁边有人沉默地点点头,又摇摇头,长叹一声,满是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对官府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却也藏着一丝连自己都不敢深想的微弱期盼。
一行清晰的大字在画面底部浮现: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闽人以为便?”奉天殿前,不知哪位官员低低地念了出来,语气里充满了浓浓的质疑。
文官队列中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不少官员眉头紧锁,下意识地摇头。
在他们看来,这所谓“便”,恐怕只是朝廷粉饰太平的官样文章,底下不知有多少小民被酷吏逼迫得家破人亡!
光幕并未理会洪武朝的质疑,画面再次流转。
这一次,视角骤然拔高、开阔。不再是某一府一县,而是整个大明疆域的抽象呈现。
无数道代表着清丈指令的光束,如同利剑般从北京射出,刺向帝国版图的各个角落——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
光束所到之处,旧的、模糊的田亩边界被强行擦除,新的、清晰的线条被重新勾勒描绘。无数新的、更详尽的鱼鳞图册在各地衙门中被绘制出来,堆叠如山。
紧接着,两组巨大的、闪烁着刺眼金光的数字,如同两座沉重的山峰,轰然砸在光幕中央:
【隆庆五年(1571年),全国田亩数额:4,677,950顷。】
【万历八年(1580年),清丈后全国田亩数额: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