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带子上朝 (第2/3页)
孙福自是感激涕零,千恩万谢,不必赘述。
吴铭将具体的职责告知,他对孙福的定位不仅是雅间的服务员,闲暇时也要帮忙招呼店堂里的客人,做些杂活。
“有什么不懂的,你可以问二郎。”
“是!李二哥——”
孙福异常积极,立刻向李二郎请教,有什么活也抢着干。
李二郎见状,压力倍增,同样一刻不闲,唯恐被新人比下去。
卖早饭时,吴铭朗声宣布:“教诸位知晓!九月以后,小店便不再售卖早饭!”
队伍里登时一片呜呼哀哉,抱怨声此起彼伏:
“罢罢罢!好不容易盼到贵店重新开张,这下倒好!往后这早饭可往哪里去找哟!”
“吴掌柜端的糊涂,多好的买卖,哪能说不做便不做?听俺一句劝,开店断不能犯懒,莫要同钱过不去!”
“是极!我等通宵值守,每日就指着这碗热粥吊精神!你这一撤摊,岂不是叫我等常客日日抓心挠肝!”
众食客七嘴八舌,试图用话语挽住这即将收走的摊头。
只可惜,吴铭心意已决,九头牛也拉不回。
忙过早饭,李二郎教孙福刷碗。
吴铭让谢清欢列个单子,将今日雅间宴席所需的食材写上。
吴记川饭的雅间和别处不同,一律采取预约制,不仅座位需要预约,部分菜品也得预定,方便备料。
如今正是蟹肥菊黄的时节,虾蟹自是主打。
今天中午的两桌分别是欧阳修一家和沈廉叔等富家子弟,菜品已经定下,醉翁一家的席面规格不算太高,沈廉叔则是顶格,菜照着最贵的点,酒要清风楼中秋上新的玉髓,还要请歌伎来助兴。
吴铭便差孙福去清风楼沽酒,让李二郎去保康门瓦子寻人。
因沈廉叔没有指定歌伎,李二郎问道:“先去寻师师还是……”
“先去寻孔三传,刘、徐、李三人谁得空请谁。我知道你不待见徐婆惜和李金莲,但你此番是代我出面,说话行事莫要失了礼数。”
“二郎省得!”
李二郎领命去了。
说实话,吴铭并不完全放心他,所以才让他先去寻孔三传,小孔不带成见,办事更为稳妥。
过不多时,肉行和鱼行的人送货上门,吴铭将补货的单子交给对方。
至于虾蟹等珍贵食材,仍然在现代采买。
等父子俩买菜归来,孙福也已沽酒而归,又是一番介绍。
吴建军早已知晓,笑吟吟地激励他两句。
本只是随口画个饼,从灶王爷之父口中说出,便仿佛自带“buff”。
孙福干劲十足,和闲汉出身的二郎不同,他原是跑堂伙计,又在狄府干了几年灶房杂役,择菜洗菜、杀禽去毛俱不在话下,手脚端的麻利。
“吴大哥,今日又要炖酸萝卜老鸭汤?”
何双双见孙福正给鸭子煺毛,故有此一问。
“不,”吴铭摇摇头:“今日教你一样新菜:带子上朝。”
“师父,我能学么?”
“可以。”
谢清欢扬唇而笑,嗖一下凑至师父近前。
带子上朝是鲁菜孔府菜中的一道名菜,主料是鸭子和鸽子,炸熟后煨烧入味,做法不难,只是比较繁琐,认真学都能学会。
这道菜是欧阳修点的。
事实上,吴铭把这道菜加入雅间的“豪华菜单”里正是图它的寓意:辈辈做官,代代上朝,永为官府门第。
有这层意涵在,加点溢价不过分吧?
教学时刻!
吴铭将煺毛洗净后的鸭子从脊背处切开,里外治净,去嘴去掌。
过去招待贵客的宴席上讲究三不献,即鸡不献头,鸭不献掌,鱼不献脊,鸡头、鸭掌和鱼脊,都不宜上桌。
鸽子亦里外治净,去掉翅尖,切下小腿,去爪,塞进腹中,用酱油和绍酒腌制半个小时。
李二郎恰在这时归来,看他一脸的遗憾就知道没请到师师。
“今天中午谁来?”
“徐婆惜。”
李二郎颇有些闷闷不乐。
他寻见孔三传后,立刻前往邀请师师,怎奈对方已经有约,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