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带子上朝 (第3/3页)
不开身,只好退而求其次。
没请到便也罢了,他甚至连师师的面都没见着。
反倒是他素来看不顺眼的徐婆惜,待他颇为热情,不仅邀他进屋详谈,还以茶水点心相待,教他十分难为情,毕竟以前没少“黑”对方。
今日离近了仔细端详,李二郎发现对方的模样委实不坏,声音也好听,当然,照师师仍然差远了!
无论如何,这一番接触下来,他对徐婆惜的看法的确有所改观。
这正是徐婆惜想要达到的效果。
吴掌柜同欧阳学士交情匪浅,这早已不是秘密。
她特意遣人打问过,深知孔大所言不虚,在吴记用饭的食客不乏文人雅士、贵客豪商,狄公一家离京之前,狄小官人更是每日必至。
这位吴掌柜显然来头不小,值得结交。
旁的都好说,唯独这李二郎,乃是那姓刘的忠实拥趸,这些年两家唱对台戏,数这厮的倒彩喝得最凶。
放在往日,她自不会拿正眼瞧他,可如今得知他在吴记做工,同吴掌柜说得上话,那就不好开罪了。
干这行的,逢场作戏是基本功。
尽管孔大和李二都是对家的人,徐婆惜仍拿出十足的诚意,以礼相待。
男人最好哄了,只须弯一弯嘴角,说几句好话,再多过节,便也一笔勾销了,何况双方并无实质的恩怨。
只是这二人的嘴严得紧,她本想探问吴掌柜的来历,可无论她如何旁敲侧击,对方愣是半个字也不透露。
然而不透露已是最大的透露。
她更加确信吴掌柜来历不俗,不俗到需要保密的程度,再结合他同当朝文武重臣皆有往来……嘶!
徐婆惜本欲借吴记结交新的恩客,现下看来,吴掌柜或许才是最应拉拢之人。
师师不能来,李二郎多少有些遗憾。
吴铭倒是无所谓,既然客人没有指名,谁来都一样。
待腌制的时间足够,他接着教学带子上朝。
起油锅,烧至八成热,分别放入鸭子和鸽子,炸至枣红色捞出。
烧一锅水,放入葱段、姜、大料、食盐、酱油、绍酒,和鸭子、鸽子同煮,大火烧开五分钟,转至灶房里改用慢火煨炖,须得炖上两个小时。
继续备菜备料。
未及午时,李二郎便推门而入,通报道:“掌柜的!欧阳学士来了!”
孙福已经将欧阳修一家迎进店里,在甲字雅间落座,呈上一应餐具和酒水——供给醉翁的酒水自然是勇闯天涯,四个小欧阳仍然饮用凉茶。
如今秋高气爽,酒水不必冰镇,常温即可。
凉菜先上。
除了卤味拼盘,还有传统版的蒜泥白肉(不放红油),做法谢清欢已经掌握。
吴铭进灶房里查看火候,盖子一揭,浓香扑面。
拿筷子戳了戳鸭腿,已足够软烂。
捞出,放入盘中,鸭子在前,鸽子在鸭子怀里。
回厨房里勾芡汁,同时吩咐小谢雕两朵花。
锅中加油烧热,倒一勺煮鸭子的原汤,加少许酱油、味精和白糖,烧开后用湿淀汤勾芡,收浓收亮,淋在鸭子和鸽子上。
最后摆个盘,放两朵萝卜花,价钱翻一番。
“走菜——”
……
旬休那日,欧阳发冒死递上考场所作文章。
出乎他的意料,爹爹竟然没有揍他。
不仅没有揍他,连一句责备也无。准确地说,自那以后,爹爹再也没有过问他的功课,甚至日常的请安和同桌共食,也不瞧他一眼,好似家里没他这号人。
唯独欧阳发试图抢食爹爹的下酒菜时,父翁才会抬眸投来一束寒光,教人脊背生寒。
他冥冥中有种感觉,爹爹似乎已经打心底里将他从欧阳家中除名了。
“把似乎去了。”欧阳辩的语气略带着幸灾乐祸,“爹爹那日看过你写的文章,气得浑身发抖,直呼今后无颜以见韩持国。若不是娘亲拦着,早把你逐出家门了!”
韩持国即韩维,乃今科国子监试的主考官。
欧阳发明白父翁的意思,嫌他的文章给一代文宗丢脸了。
莫非我的文章当真如此不堪入目?我觉得还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