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雪花鸡淖 (第1/3页)
既是款待贵客,羊肉、螃蟹、鹌鹑等宋人视为珍品的食材自当齐备。
考虑到赵宗实夫妇将携四个孩童到店,因此敲定的菜品和李驸马那席有同也有异,需兼顾小孩儿的口味,糖醋排骨、炸鲜奶等菜也在菜单里。
此外,吴铭打算烹制两样新菜。
谢清欢拿到食单,一眼便瞧见其上列有两个陌生菜名,立时求教。
何双双与锦儿亦抬眼望来,面露好奇。
吴铭笑道:“不急,明日再教你们。”
在三个厨娘的殷切期盼中,一日倏忽而过。
翌日。
转眼又至月末,今天是现代的10月25日,周六。
三老早早驾到。
吴铭在赐酺盛会上的所见所闻,吴建军已绘声绘色地讲与家中二老知晓,给老爷子听得热血沸腾的,到店后张口便问:“皇帝老儿啥子时候来用饭?”
皇帝老儿来不了,仁宗不比徽宗,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宫。
“看来当皇帝也不自由。”
“皇帝如果太自由,遭殃的便是百姓。不过——”
吴铭把今天会接待未来皇帝一事告诉老妈和老爷子。
“哦哟!”吴振华瞬间来劲了,“那要整巴适点哦,二回(以后)搞件黄马褂回来!”
“……”
宋代没这玩意儿!
吃过早饭,吴铭吩咐孙福去清风楼沽酒,又让小谢把鸡胸肉片下来,鸡骨架用来吊汤,卤菜当然也要做,这是店里的固定菜品,不必额外叮嘱。
一家四口出门买菜。
等买菜归来,谢清欢立时迎上前:“师父,你要的鸡胸肉弟子已片妥……”
看她那眼巴巴的样子,虽未明言,其意昭然若揭:师父几时教弟子新菜?
吴铭笑道:“既如此,为师便先教你这道雪花鸡淖。”
一听这话,不仅何双双师徒围拢上来,老爷子也凑至近前,这菜他熟啊,四五十年前,他在餐馆里当学徒时,这道菜便是店里的招牌菜。
雪花鸡淖起源于民国初年,一度风靡全川,各地稍微有点档次的餐厅都在做,是四川筵席菜的代表菜之一。
这道菜的食材非常普通,只有鸡胸肉,蛋清及少许火腿,但成菜美观,鲜嫩软滑,老少咸宜,用来招待贵客再合适不过了。
吴铭将片好的鸡胸肉置于厚实砧板上,执刀以厚刀背捶打肉块。
刀背起落间,肉块渐成粘稠肉泥,其中的筋膜随之显露出来。
“这一步最是要紧,做这道菜一定要把肉里的筋膜全部去除,确保成菜的口感顺滑。”
吴铭一边讲解一边把筋膜挑出来。
吴振华冷不丁道:“我们那会儿做这道菜,师傅要在砧板上垫一块猪皮子,挑的时候就喊我们用牙签挑,硬是一丁点筋膜都能不要。”
“对头,那是最传统的做法,垫猪皮是避免捶打过程中木屑或杂质混入鸡茸,用牙签挑主要是怕筋膜被捶断了,混到肉里面挑不出来。”
正因如此,这道菜的鸡肉绝不能用破壁机打,机器打完,筋膜就彻底挑不出了,成菜的口感会非常差。
吴振华恍然,几十年了,他一直不知道当初这样操作的原因,终于让孙子给他解惑了。
筋膜剔尽,吴铭让锦儿把鸡肉剁成茸。
取出鸡蛋,磕开,蛋清蛋黄分置两碗。
“接下来要打蛋清。”
“打蛋清?”
何双双和谢清欢面面相觑,均看见彼此眼底的茫然。
厨房里没有搅拌器,也没必要用搅拌器,用筷子打发蛋清是中餐厨师的基本功,再慢也不会超过四分钟。
吴铭选用带一定深度的条盘来打,拿起三根筷子,筷尖并拢,插入蛋清液深处,手腕顺时针旋搅。
看何、谢二人的表情就知道之前没见过这种做法,于是讲解道:“刚上手的话,打蛋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腕力须足,搅动应快且稳,最重要的是,直至蛋清发泡为止,不能停手,停则前功尽弃。”
两人此时尚不理解何为“发泡”,过不多时,便看见清亮粘液渐渐浮现细密的白色泡沫。
吴铭化身无情的打蛋机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