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雪花鸡淖 (第2/3页)
连节奏都不曾有丝毫变化。
泡沫越发稠密膨大,体积随之倍增,色泽转为凝脂般的纯白。
三个厨娘看得目瞪口呆,连旁观的吴振华也忍不住夸赞一声。
吴铭收手,将筷子垂直插入泡沫中央,随即松手,筷子直立不倒。
“当蛋清打发至能够立住筷子时,就算大功告成了。”
谢清欢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眼前这雪白蓬松之物,倒和仙界的奶油有些相似,哪里还有半分蛋清的模样?
她不禁想起说书人口中的点石成金之术,忍不住问:“师父可是用了法力?”
吴铭失笑道:“为师做菜从不用法力——”
主要是没有,有的话未必不用。
“——只要你们按我教的方法做,都能学会。”
三人难掩兴奋之色,此等绝技,放在任何一家食肆都是不传之秘,师父信手便授与(准)徒弟,灶王爷的心胸果非凡俗可比!
吴铭往剁细的鸡茸里倒入少许清水,过两遍筛,再加入适量的水、食盐、味精和水淀粉,搅匀后倒入打发后的蛋泡,用手搅拌均匀。
净锅烧热,下猪油烧至两成油温左右,倒入鸡茸蛋泡糊。
“火候至关紧要,推炒要稳、慢、匀,有一点粘锅是正常现象,底下那层不必管它。”
锅里的糊状物越发蓬松柔软,待其凝成细密的雪团状,即刻离火。
取一白瓷盘,盘底铺一层青菜,将锅中“雪团”盛出,堆迭成山形,最后撒上少许火腿末。
三厨娘早已惊得说不出话,心中唯余惊叹:仙家手段,果能化寻常为神奇!
吴铭转身放锅,身后突然响起老爸的声音:“耶!雪花鸡淖嗦!”
等他转过身来,吴建军已经舀起一勺送入口中,满脸享受。
这速度……老爸要是生在北宋,定是欧阳发的劲敌!
众人分而食之。
吴铭接着教学第二道菜:金沙玉米(甜味版)。
金沙玉米同样是四川的传统名菜,此菜堪称对小孩儿宝具,绝对可以征服年仅八九岁的小神宗及他的弟弟妹妹。
吴铭小时候特别爱吃这道菜,经常缠着爷爷给自己做。
今天也给老爷子做一份。
他取出新鲜玉米,切成两段后,再一分为二,将玉米粒搓下,放入清水中浸泡。
取两个熟咸鸭蛋,剥开后取出咸蛋黄,用勺子碾成泥备用。
净锅烧水,将滤去残渣的玉米粒下锅焯水断生,捞出沥干。
然后起油锅,烧油时往玉米粒中倒入适量淀粉,抓匀,使玉米粒周身裹满细粉,粒粒分明。
油温升至六成左右,吴铭将玉米粒依次滑入油中,转中火一边炸制一边用炒勺推匀,待玉米粒浮起,外壳呈淡金色时,即刻捞出沥油。
重新加入少许底油,以文火炒制咸鸭蛋黄。
“这道菜的做法不难,但要留意火候,若火过旺,蛋黄极易炒糊发苦。”
吴铭用炒勺将咸蛋黄快速推散,锅中蛋黄渐次起泡,色泽由橙金转为淡黄,浓郁的香气随热气扑面而来。
将炸好的玉米粒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白糖,翻炒均匀,出锅装盘,再撒上一层白糖。
“来嘛,尝下你孙儿的金沙玉米。”
吴铭递给老爷子一把小勺。
吴振华伸手接过,舀起一勺品尝,笑吟吟道:“青出于蓝,比你爷爷做得好!”
吴铭尝过后却觉得,还是记忆中老爷子做的最香甜。
谢清欢和锦儿却不管不顾,吃得停不下来,一盘金沙玉米眨眼便见了底。
……
吴记川饭的店堂午时才开张,但雅间的贵客不受此限制,常提早到店。
新客尤其心急难耐,赵仲针便是如此。
心系午宴珍馐,早饭都没吃几口,恨不能立刻出发,却不敢催促父母,害怕挨训,只怂恿弟妹前去催促。
赵宗实同样惦记着此事。
连日来,吴记可打包的菜肴,诸如小酥肉及各色凉菜,早已尝遍,滋味皆属上乘,因而对吴记的堂食菜品越发期待。
见孩儿来催,念及左右无事,便命下人备车,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