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 清明上河图 (第1/3页)
围观人群中亦有识得“吴记川饭”字样者,霎时议论四起:
“此人莫不就是那无名氏?”
“吴记川饭不是在朱雀门外麦秸巷中么?如何到此处闲逛?”
“俺瞧他面熟!赐酺盛会上卖蛋烘糕的人里,好似有他!”
“哪有这般巧?怕不是张铁嘴请的托儿罢?”
面对说书人错愕的目光及周遭纷议,吴铭面不改色,只含笑颔首道:“讲得甚好。”
言罢步入茶肆,寻见店家表明来意:“……欲借贵店门前宝地摆摊贩食,我等此去清明坊,不会在此久留……”
店家却直勾勾盯着吴铭胸前,冷不丁问:“足下可是无名氏?”
张铁嘴惯常在他店里说书,近来连说了几日《无名氏传奇》,委实出彩,替茶肆引来不少人气,店家亦听得滚瓜烂熟。
话音刚落,张铁嘴也已讨完赏钱,快步凑至近前,望向这位疑似自己笔下主角原型的魁梧汉子。
吴铭坦然承认:“正是吴某,衣衫或可仿制,但——”他朝外一指,“那刻有‘无名氏’三字的餐车,京中只此一辆,做不得假。”
两人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见店外那车造型奇特,确非寻常,一眼真。
“吴掌柜!幸会幸会!”
张铁嘴抢先开口,叉手赧然道:“在下张铁嘴,近日闻得吴掌柜轶事,心驰神往,斗胆以足下为蓝本,胡诌些村野段子。拙劣之词,教吴掌柜见笑了!”
“哪里的话!”吴铭由衷称赞,“你讲得极好,吴某亦听得入神。”
店家笑道:“既是吴掌柜亲至,还谈甚赁钱?店前空地,只管用去!”
吴铭拱手谢过,至于租金,对方可以不要,但他不能不给。
几番推让,终是付了百文钱。
出店招呼李二郎、孙福挪车。
张铁嘴本欲趁机攀谈,岂料车未停稳,摊前已排起三五食客!
吴铭取出一应器具和各色馅料,着手烹制蛋烘糕。
不多时,甜香便混着蛋香酥香,随热气氤氲飘散。
赐酺盛会上,张铁嘴无缘品尝吴记的美食,他在说书里提到的种种,皆是事后道听途说,并加以演绎。
此刻亲见,方知传闻不虚,食客果真自发排队!更兼这香气极其诱人……
他猛吸几口,喉头连滚,当即按下攀谈的念头,赶紧排至队尾。
不止张铁嘴,店家也把茶肆交给伙计照看,紧随其后。
适才围观的看客,早已久仰无名氏的大名;过往行人,则被食物的香气及摊前的队伍吸引,纷纷加入其中。
转眼间,摊前已排起长龙。
吴铭一边制作蛋烘糕,一边留意食材的余量。
这一带的人流量非常高,即便备十车料也不够卖的,待会儿要去清明坊寻访王安石一家,断不能出摊未半而中道售罄。
待食材消耗近半,吴铭扬声道:“小店即将收摊,后来的客官,莫再排了!”
人群立时抱怨开来:
“啊!这才多会儿,就要收摊?”
“余料分明多着哩!为何不卖了?”
“横竖是做生意,在哪儿做又有甚差别?吴掌柜莫要舍近求远!”
吴铭充耳不闻,吩咐孙福维持秩序,将收摊之事告知后来者。
待最后一位食客离去,终于得空闲谈,张铁嘴急忙开口:“张某欲为《无名氏传奇》补写前传,可否容某与诸位同行?好向吴掌柜讨教些过往经历。”
吴铭笑起来:“吴某的过往只是平平,倒不似里那般精彩。你若想听,那便同来吧。”(注)
张铁嘴大喜,草草收起醒木、折扇、汗巾等一应物什,辞别店家,随吴铭一行离去。
四人一车转而东行。
张铁嘴迫不及待询问:“敢问掌柜师承哪位名厨?可有奇缘际遇?”
吴铭仍搬出之前应付状元楼铛头的那套说辞:“吴某不曾正经拜师学艺,年少时曾在山野间偶遇一位云游老道,他见我懵懂顽劣,用戒尺在我头上轻轻敲了三下。顿如醍醐灌顶,自此开了灵窍,庖厨之道便无师自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