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74 饭店改造升级之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74 饭店改造升级之三 (第1/3页)

    说起来,今天是现代的10月29日,重阳节。

    登高祈寿只是宋时重阳节的其中一个习俗,祈寿无关年龄,全民皆可参与。

    现代的重阳节则被国家定义为老人节,因是老年人的节日,自然用不着设立法定节假,而不放假的节日,一向没什么节日氛围。

    说实话,要不是见识过宋代重阳节的盛况,吴铭或许压根不会留意今天过节。

    但既然知道了,又恰逢今日歇业,正好回一趟家。

    吴铭摸出手机,给老爸发去消息:“今天过节哒,我一会儿带两瓶菊花酒回来。上回给你们的书都看完了吧?晚上我要考校功课哦[微笑][微笑]”

    他嘱咐小谢两句,揣上手机离去。

    手机的另一头,看见这条消息的吴建军立时从床上蹦起,嚷嚷道:“完啦!儿子要回来了!”

    “一惊一乍的,吓我一跳!”陈萍扭头瞪他一眼,“儿子还不能回家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这是考校咱们功课来了!”

    陈萍一惊,赶紧打开客厅里的电视,搜出《百家讲坛》讲宋史的节目,从头播放。

    吴建军叫来老爷子,三人齐聚客厅,临时抱佛脚,不,应该叫温故而知新。

    看书太枯燥了,每每看得三老直打瞌睡,所以改为观看《百家讲坛》,趣味性要高得多。只不过,主讲人把历史当故事讲,三人也就当作故事来听,听是听了,收获却有限。

    一个小时后。

    门口响起钥匙拧动的窸窣声响,紧跟着“吱呀”一声。

    “爸!妈!”

    吴铭换鞋进屋,手里拎着菊花酒和路上顺道买的食材。

    千年来,重阳节的食俗倒是没怎么变化,仍是重阳糕、菊花酒、栗子糕之类。

    不过,考虑到老爷子牙口欠佳,今晚就做几道热热乎乎、耙耙和和的家常菜。

    一进客厅,就见三老正围坐电视前看王立群讲宋太祖。

    吴铭没绷住,又好气又好笑:“看这个干嘛?搁这儿做样子应付我呢?我给你们的书没看啊?”

    “早看完了!”吴建军理不直气也壮,“这是课外辅导!”

    “诶哟喂,这么用功呢?”

    吴铭进厨房里把东西放下,稍微抬高声量:“可惜是无用功!这种节目属于泛泛而谈,何况这讲的是宋太祖,我所处的年代是仁宗朝,中间差着近百年呢!”

    他不指望三老能在一年半载内从历史小白一跃成为宋史专精,一来年龄大了,学力大幅下滑;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比他,书里看到的知识,转头便能在现实中得到印证,学起来非常快。

    现在的吴铭相当于半个宋人,不谦虚地说,至少在风物民俗这方面,历史系的科班生也未必有他懂得多。

    他对三老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对北宋的饮食文化有基本的常识;二是对家里的“藏品”及其作者有一定的了解,以防别人问起,连崔白是何许人也都说不出来。

    因此,他挑选的书籍都是具有针对性的。

    吴铭重申自己的想法,随后说:“你们要是觉得看书枯燥,回头我发几个讲解视频给你们。行了,别看这个了,今天过节,看点喜庆的……”

    一家人欢度重阳,不必赘述。

    当晚,吴铭在家里住下。

    次日一早,六点左右,吴铭将百般不情愿的老爸薅起来。

    “天都没亮呢……”

    吴建军打着呵欠进浴室洗漱。

    他倒是习惯了,每逢周末,老爷子也是这个点催他起床。

    父子俩一起出门,坐地铁至高升桥站,在附近买了早餐,七点半到店。

    一众店员早已到齐。

    新的一月,新的开始。

    农历十月一日,孟冬伊始,寒衣节,宋代叫“授衣节”。

    此节相传起源于周朝,最初定在九月天气逐渐转凉之际,宋时将这一节俗移至十月朔日,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一天,赵官家会赏赐朝臣、宫妃及宗室棉衣,禁中也将从今日起设炉烧炭取暖。午后,坤宁殿里会举办开炉排当,即相对正式的帝王家宴。

    民间则会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物,有钱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