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姜撞奶 (第3/3页)
对中餐厨师来说,把控温度属于基本功,无需温度计,也没有任何翻车的可能性。
话分两头。
却说退朝后,欧阳修立时寻见翰林院的同僚赵概,提议换班,将自己轮值的时日换在十月初十。
旬日休沐,中书省也好,枢密院也罢,仅安排低级别的官员值守,以处理日常的文书流转。
除非官家特旨召见,诸位相公皆不可擅自入宫。
能在旬日进宫且有面圣资格的官员,唯有当日轮值的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的职掌主要是起草大诏令,凡高级官员的任命,以及赦书、德音、敕榜、国书、青词、斋文、祝文、祭文等重要文书,皆由皇帝宣召翰林学士典掌,且不经中书门下,称之为“内制”。
另一个重要职掌是充当皇帝的智囊,或当面陈言,或上疏论奏,议定典章制度,讨论朝政得失,评论举荐人才,探究诗书义理等,对官家的决策起顾问作用,故而翰林学士有“内相”之称。
莫说节假,即便是深夜,翰林院也应有人值守,以备官家不时之需。
值夜班最是辛苦,打瞌睡也得睁着一只眼睛,时刻保持清醒。
吴铭曾在书上看过一则轶事,雍熙年间,时任翰林学士的苏易简便在值夜班时被官家查过岗。
彼时夜已三更,苏学士已脱去外衣躺下,熄灯之后正要睡去,忽听外边传来很大的动静,内侍摸黑来报说宋太宗驾临,忙又一骨碌爬将起来。
慌张之中愣是找不到扣眼,险些御前失仪,幸得开路的宫娥体贴心细,从窗户中递过来一支燃烧的红烛,这才借光扣好朝服。
结果宋太宗只问了几个用典出处,苏学士对答如流,深受官家器重,最后一路干到了副宰相。
假日值班的辛苦仅次于值夜班,毕竟没有双倍工资。
赵概得知醉翁意欲换至旬日值守,竟有这等好事,当即应下。
欧阳修复遣人问明吴掌柜入宫设摊的时辰。至十月初十,便早早入宫,替换昨日当值的同僚。
同僚见其旬休值守,竟面露悦色,不禁奇道:“永叔今日何喜?”
“为官家效力,敢不欣喜?”
欧阳修敷衍一句,送走同僚,返回玉堂(即翰林学士办公的场所),一边享用翰林司提供的茶酒点心,一边翻看案牍典籍。
估摸着时辰将至,吴掌柜将入宫门,遂唤来翰林司内侍,吩咐道:“有劳奏闻圣躬,言臣修有要务,亟需面陈。”
内侍领命而去,不多时即返:“欧阳学士,官家宣召。”
遂引欧阳修往凝晖殿行去。
与此同时,吴铭一行也已离店启程,直奔皇宫大内。
获准入宫者仅他、何双双及谢清欢三人,同行者却多达六人,李二郎、孙福和张铁嘴亦随行左右。
进宫摆摊只是今日行程里的一环,待会儿还得去王安石府上走一趟,将下个旬日的宴席敲定,顺道参观参观老王家的灶房,同其府里的铛头及杂役混个脸熟。
因途中须经过内城繁华地段,如今吴记名声在外,出行备受瞩目,为避免被谢家认出,何、谢二人都戴了帷帽。
何双双师徒在吴记供职,在行内早已人尽皆知,谢清欢把脸一挡,任谁看了都是锦儿。
张铁嘴兴奋至极,吴掌柜竟得官家特旨,入宫设摊,这下又有素材可写了!
路遇熟客无数,片刻不停,一路行至东华门处。
李宪已在宫门处等候多时。
“李中使!”
“吴掌柜!”
简短寒暄数语,李、孙、张三人候在宫外,吴铭携两位厨娘驱车入内,看守宫门的禁卫和内侍早得了旨意,只搜了搜餐车内外,于出入簿上记下一笔,便即放行。
过往行人见无名氏驾着餐车直奔宫门,已然议论四起,此刻见其果真进宫,无不瞠目愕然!
周遭食肆尤为震惊。
行内人最懂其中意涵。
赐酺受赏或许只是凑巧讨了官家的欢心,换作别家食肆,也能做到,但入宫设摊,却是前所未闻之举!
这一消息立时不胫而走,转眼便传遍内城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