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85 夜深灯火上樊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85 夜深灯火上樊楼 (第3/3页)



    门口排号的队伍竟又变长了许多,中午开市不久,排号牌便被抢领一空!

    吴铭每天备料都有一定的余量,今天全部卖光了都还不够,不得不提前劝退排队的食客。

    平时掐着打烊的时机光顾的熟客,如刘几、二程等人,今日一如既往踩点登门,迎接他们的只有李二郎的一声抱歉。

    得知吴记恰在今日更换了食单,推出诸多应季的新菜,偏生吃不着,不由得捶胸顿足,听取哀嚎一片。

    二程不禁怀念起六月间迁居崇明门外的日子,每晚都能来吴记啃两个鸡爪,彼时客人寥寥,别提多清静自在了。

    一众老主顾以前担心吴记生意冷清,还自发替吴记宣传,可真当生意火红起来了,又并非他们所乐见。

    还是过去好啊!

    同样怀念过去的还有欧阳发。

    想当初,吴记但有新菜,他定是第一个尝鲜的。俱往矣!现如今,连上吴记打个牙祭都得看弟弟脸色。

    他受欧阳辩启发,与二郎三郎也已达成约定。

    怎奈三个臭弟弟不中用,压根没几个钱,且都要上学,只能偶尔偷溜出来开荤。

    长此以往,何时才能重回顿顿大啖美食的美好时日?

    欧阳发痛定思痛,靠人不如靠己,是时候自食其力了!

    好歹也读了十年圣贤书,我就不信连一日三餐的饭钱都赚不出来!

    卖晚饭时,客流甚至不减反增,好在吴铭已汲取中午的经验,根据往日的客单量做出相应的规划,还算忙而不乱。

    恰逢现代也是周末,两边生意都很好,今日堪称开店以来最忙碌的一天,因此员工餐做得格外丰盛。

    夜市只经营吴记川饭一家店,客人虽然也多,但因为卖的是麻辣烫和涮羊肉,做起来相对简单,稍微轻松些。

    三个厨娘操持夜市时,吴铭和张关索已驾着餐车赶往矾楼,途中遇见人流密集且有空地处,便停下来摆会儿摊,却不售罄,仍留了些食材携往矾楼。

    两人驱车北行,至景明坊,那片三层相高、五楼相向的建筑群已遥遥在望。

    矾楼不仅规模庞大,历史同样悠久,算得上是东京的百年老店,建成于太祖朝,真宗朝便已闻名遐迩。往来不乏达官显贵,且多有摆谱显阔的富商和二代。

    六十年后,宋徽宗将“与师师宴饮于此”,矾楼甚至特意在西楼最高处设一御座,“士民皆不敢登楼”。

    暮色四合,矾楼那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主楼仍灯火炽盛,游人似蚁。各楼檐角皆悬挂硕大栀子形灯球,每一道瓦楞间各置莲灯一盏,光耀满街,真个亮若白昼!

    楼与楼间以飞桥栈道相连,其上彩帛缚扎,亦缀满灯烛,依稀可见客人往来穿梭其间。

    楼前是内城繁华地段,宽阔街衢已成喧阗夜市,时有丝竹管弦与行令呼喝之声自楼内杳杳飘出。

    无名氏的餐车实在太过显眼,两人一车尚未抵达楼门前,已有大伯殷勤迎上前来:“吴掌柜!小的久候多时,这厢请!”

    立时又有小厮上前,欲替贵客停放餐车。

    尽管有两界门的回收机制在,不怕别人偷东西,吴铭仍然放心不下,随之同往。

    停罢餐车,王辩已亲自迎出店外。

    一边寒暄一边朝西楼行去,五座主楼里唯有西楼临街且面向皇宫大内,是以宴请多在西楼,更显盛情。

    甫一进店,便听得叮叮当当的珠落玉盘声,随后爆发出一声怒喝:“哪个鸟人!看爷爷不把你脑袋拧下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