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都是妹妹 (第2/3页)
以他的出身和年纪,几乎也接触不到当年跟自己熟识或者打过交道的人吧。
那王曜是从什么信息渠道,了解并且扮演自己的?
是有人授意?还是其他?亦或者偶然?
谭辉虽然被误诊成NPD,但实际上也是有精神类疾病的,基本上所有能异于常人的人,都是会患有某种严重的精神类疾病。
他的病,最后确诊为疑心病。
了解王曜的信息越多,他越是看不清这个人,但他也能意识到对方的危险。
但眼见着《人囧》的票房两年内,破3冲4的势头,王曜口中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项目,却像是一个触手可得的苹果。
至于有没有毒,他都想尝一尝。
王曜说的没错。
兴美活不活着不重要,他谭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他即便知道王曜危险,但依旧自大的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因为他其实才是伪装成疑心病的NPD,而王曜其实是相似但截然不同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就在谭辉决定再跟王曜进行下一轮的合作讨论时,却得知对方不在国内,而是飞去了东瀛拍摄。
这是什么意思?
吊着自己?
谭辉懵了一下。
2010年的东瀛,是亚洲仅次于华夏的第二大消费市场,其中主要的消费来源于高端消费,如奢侈品、汽车、精密电子产品等,其次就是服务消费如旅游,医疗等。
在这个阶段,东瀛在‘质量消费’领域确实要远超华夏,是所有溢价类产品必须要攻占的消费市场。
尤其是文娱产业,因为东瀛的特殊结构问题,文娱精神类消费市场十分庞大,不管是高丽还是欧美,基本上每年在东瀛开的大型演唱会,要比本土还要多。
电影、动漫之类的就更不用说了,目前还是亚洲第一大消费市场。
唯一要着重提及的就是享誉全球的艾薇行业了,明明在情色市场发展不如高丽,但因为艾薇行业给东瀛贴上了一个溢价标签。
如果高丽和暹罗是性价比的代表,那东瀛就是品牌的代表了。
可惜王曜这次行程安排比较紧张,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考察一下东瀛艾薇的黄金时期。
这次来东瀛主要是版权收购和电影拍摄以及参观东瀛牙虎。
《22.22》在东瀛有大约四分之一的戏份需要拍摄,周期在一周左右。
来之前,邓雯笛给王曜安排了一位东瀛地头蛇全程负责行程安全问题。
李小木,去年程龙主演,电影《新宿事件》中男主的原型。
王曜刚一出机场,就看到外面一排显眼的西装领带墨镜的壮汉,举着夸张的接机牌,为首的是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儒雅的精瘦男子。
“王先生,久仰大名。”李小木一个已经五十岁却如同三十出头的东瀛华裔,气质儒雅随和,完全看不出任何混的人模样。
偏偏就是这位学者气质的中年人,掌握着东瀛最繁华的新宿区的地下黑帮。
“李先生,幸会。”王曜也被其夸张的阵仗搞得有些尴尬,他们所处的位置周边五米内都没有人,仿佛一个巨大的真空带。
这种情况要是出现在华夏,早就引起骚乱了。
“人多嘈杂,咱们先去下榻的住所吧。”李小木的普通话没问题,但用词已经有些偏东瀛化了。
“麻烦了。”王曜点点头,领着娜札和热芭在黑衣大汉们的护送下,到达地下车库。
李小木很健谈,一路上给王曜等人介绍了关于东瀛江户的一些大概常识。
对于娜札和热芭这个年纪的小姑娘,东瀛是从小听到大的复杂名词,一面是对仇寇的敌视,一面又是对发达城市的向往。
“感觉,也没比上沪繁华多少啊。”娜札见识过最繁华的银座大街后,觉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
“他们的建筑还都小小的,不过街上的人穿着倒是挺潮流的。”热芭也小声道。
“论城市建筑,华夏的大都市建筑群已经是世界顶级了,不过你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千禧年前的建筑了,在那个时候,东瀛确实算得上是发达国际代表,
不过现在嘛,国内几个发达的二线城市,配套设施和建筑规模都要比它们大很多,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瀛、香江、宝岛这些老牌发达地区,都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了,不过消费水平的话,这边人确实过的更加奢靡一些。”李小木笑着解释道。
对于这位气质儒雅真实身份却是黑道大哥的怪蜀黍,娜札和热芭还是有几分畏惧的,要不是王曜在身边,估计连话都不敢说。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不过我很好奇,东瀛的马桶水真的能直饮吗?”王曜挑眉笑道。
“额,只是国内乱说的宣传手法罢了,就算表面再干净,大肠杆菌也绝对超标了,不过东瀛在这类宣传上确实豁得出去,别说马桶水了,只要目的足够强铀废水都能喝,
所以跟东瀛人打交道,和咱们华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