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湖东力量 为革命与渡江战役拼搏 (第2/3页)
悉和对革命事业的满腔热忱,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巧妙的周旋与斗争。
当时,湖东县的核心位置在魏家坝,也就是如今的坝镇。这里,成为了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秘密联络点就设立在魏家坝的某个隐蔽之处,表面上或许是一间普通的民房,又或许是一家不起眼的店铺,但在其平静的外表下,却涌动着革命的暗流。
联络点的同志们每日都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工作。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敌人的情报,或是敌军的兵力部署,或是行动计划,再通过隐秘的渠道,将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传递给湖东游击队以及其他相关联络点。每一次情报传递,都如同在刀刃上行走,稍有不慎,便可能暴露身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湖东游击队在谢龙普的带领下,依据联络点传来的情报,灵活地开展游击作战。他们时而在夜色的掩护下突袭敌人的据点,时而巧妙地设伏,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与敌人的交锋中,游击队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敌人的心腹大患。
然而,敌人也不会坐视革命力量的发展。他们加大了对湖东县的搜查与围剿力度,对秘密联络点展开了疯狂的追捕。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湖东县党的秘密联络点能否继续坚守?夏正寅和谢龙普又将如何带领同志们突破敌人的封锁?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还将面临哪些艰难险阻?这一切的未知,都在等待着他们用勇气和智慧去书写答案,为湖东县的革命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7 年夏秋,炽热的阳光洒在巢湖南岸,巢无工委如坚定的舵手,引领着游击队在此处活跃。这片土地,见证了他们艰辛却又充满希望的征程。在纷飞战火中,他们逐步让党的组织复苏、壮大,宛如春风拂过荒芜之地,新绿渐生。
他们深知,人民是革命的根基。于是,深入村落市井,向群众宣传革命理念,动员大家一同抵制国民党部队的清剿。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不懈努力,成功筑起少数区、乡民主政权的堡垒。这些新生的政权,像黑暗中的点点繁星,给各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带来希望,鼓舞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行。
然而,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共临江临时工委及所属武装在与无为东的战斗中受挫,无奈退至巢县无为山区,与巢无游击大队并肩作战。为凝聚力量,统一指挥两支队伍,巩固巢县无为地区,并向临江地区拓展革命事业,10 月,中共巢无工委在无为徐家古井村重焕新生。临江临时工委部分成员加入巢无工委领导工作,如同新鲜血液注入,让革命力量更为团结、强大。
年初,原中共白湖中心县委设置的湖东地区党的秘密联络点,与中共华东局国区部成功建立联系,如同为湖东地区的革命斗争牵上了关键的丝线。9 月,国区部选派一批干部奔赴湖东地区,迅速搭建起湖东区委和区政府的架构。10 月,湖东地区改由巢无工委引领前行。11 月,巢无工委又与中共皖西区党委取得联系,自此接受其领导,革命力量在更广阔的体系下协同发展。
时光步入 1948 年春,中共皖西第四地委宣告成立,巢无工委顺势划归四地委管辖。不久后,在巢无工委坚实的基础上,无为县委应运而生。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见证了革命力量在艰难时局中的砥砺奋进,不断整合、壮大,为迎接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国民党反动势力岂会善罢甘休,未来,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斗争又将面临怎样的狂风骤雨?新生的政权又将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成长?一切充满未知,等待着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智慧去书写答案。
1947 年 9 月,局势风云变幻,中共华东局国区部当机立断,派遣一批干部毅然返回无为。他们肩负使命,如同点点星火,欲在思乡及白湖以东的区域开辟游击区,为革命事业点燃新的希望。
次月,即 10 月,在干部们的努力下,中共湖东区委和区政府正式成立,这片新生的革命力量自此隶属中共巢无工委领导,宛如一颗新星在革命的天空中崭露头角。
时光来到 1948 年 5 月,依据皖西四地委的决策,中共湖东县委和湖东县政府宣告诞生。县政府下辖尚礼、关河、临泉、槐林四区,初步构建起区域管理的框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1 月,第五区——湖陇区增设,进一步拓展了革命政权的覆盖范围。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9 年 6 月,因形势变化,湖东县政府撤销。其下属组织中,槐林区全部、关河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