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使命分途 战云下的抉择与传承 (第2/3页)
志的秘密据点。饭店老板虽身体残疾,行动不便,却凭借着与各方顾客的交流,敏锐地收集着有价值的信息,再通过隐蔽的渠道传递给党组织。每一次小心翼翼的传递,都承载着对革命胜利的期盼。
徐吉标,同样在身体致残的困境下,继续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尽管行动受限,他却利用自己对当地环境的熟悉,为游击队员指引隐秘的路线,帮助他们躲避敌人的追捕。或是凭借与邻里的关系,巧妙地为党组织筹集物资,保障同志们的基本需求。
他们的故事,是革命岁月中无数无名英雄的缩影。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守着革命的阵地。但在这看似平静的掩护下,他们又面临着怎样新的危机?敌人是否会察觉到他们的真实身份,再次展开残酷的迫害?而他们又将如何在更加严峻的形势下,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这一切未知,如同重重迷雾,等待着他们在革命的征程中去勇敢冲破,续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
在孙仲德、程明远的引领下,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如同一把利剑,成功冲出敌人的包围圈。随后,他们迅速通过电台与皖西四地委取得联系。地委书记唐晓光带来一则紧急且关键的情报:敌人在小天一带埋伏了整整一个师的兵力,就等着先遣纵队自投罗网,打一场精心策划的伏击战。
其实,国民党方面早就盯上了共★★的这支部队。然而,他们始终摸不透这支部队的真实作战意图。动用大部队围剿,觉得有些“大材小用”,划不来;可派出小部队,又根本奈何不了先遣纵队,着实让国民党方面又气又急。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孙仲德召集谭启龙、李步新、饶守坤、宋日昌、江靖宇以及程明远等人紧急商讨对策。他们深知,当下部队并不具备打大仗的条件。一方面,新加入的人员不断增多,队伍需要时间磨合;另一方面,弹药严重短缺,物资也极度匮乏。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带领部队冲出眼前的“山窝窝”。
经过一番缜密的分析,他们决定避开晓天这条路,选择从桐城与西汤池之间的大万口突围。部队行至小李庄时,发现当地有一个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先遣纵队果断出击,打掉了这个大地主,并开仓济贫。老百姓们看到解放军为他们撑腰,纷纷夹道欢迎,那场面热闹非凡,军民鱼水情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部队沿着三官山、孙家范(隶属棕阳)一路行进,来到了无为黄姑闸街上。这里驻扎着敌人的一个排,排长叫夏步山。先遣纵队派出侦察连,迅速将夏步山这一个排歼灭,成功在黄姑闸站住脚跟,进行短暂休整。
然而,这一行动很快惊动了庐江盛家桥的驻军——庐江保安一团。该团团长周雄是个心狠手辣的广西人,他手下的士兵虽然个子不高,但作战能力极强。他们每人都配备一把工兵铲,训练有素,打起仗来毫不含糊。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程明远审时度势,建议部队不要与周雄硬拼,而是向槐林嘴转移。槐林嘴是巢湖支队的老根据地,群众基础深厚,能为部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掩护。孙中德采纳了这一建议,随即命令吴桐率一营发起冲锋,二营负责殿后,几十挺机枪同时开火,为冲锋开路。广西兵哪里见过如此猛烈的火力,一时间阵脚大乱,纷纷倒下。先遣纵队顺势抢占了林家桥。
但敌人并未善罢甘休,很快又派出另一个主力团发起进攻。先遣纵队的主力部队死守林家桥的龙骨山,同时,孙中德令马长炎的直属支队带一个营从孝泉口绕到敌人背后进行包抄。可惜的是,由于马长炎部行动速度稍慢,未能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