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使命分途 战云下的抉择与传承 (第3/3页)
个广西佬主力团全部歼灭。不过,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敌人已伤亡 200 多人,在连续冲锋 5 次都未能成功的情况下,被迫撤出战斗。
先遣纵队得以顺利到达高陵桥班家巷。这里是程明远早期开辟巢湖的根据地,群众对解放军十分拥护,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当地有一位名叫江明衡的居民,热情地接待了程明远一行,而此地正是如今江氏宗祠的旧址。
在这次突围行动中,先遣纵队凭借着果敢的决策、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及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次次化险为夷。然而,敌人必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接下来,先遣纵队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他们能否在这片复杂的战场上继续生存并发展壮大?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等待着他们去勇敢探索,书写新的传奇。
1948 年 10 月,大战的阴云密布,先纵及一兵团粟裕传来指令,要求先纵向皖北迂回,肃清皖北的零星武装,进而建立地方武装力量。而陈明远部则需原地待命,江淮区党委对他们另有安排。这道指令,意味着程明远即将与相伴许久的一大队老战友们挥手作别。
程明远心中满是不舍,他与战友们一一握手,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尤其是与孙仲德,自 1931 年起,二人便携手同行,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遭遇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每一次都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度过了无数个焦虑难眠的夜晚。此刻真要分别,彼此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滋味。
孙仲德紧紧握着程明远的手,郑重说道:“老程啊,我把马长炎的直属支队留给你,江北沿线的重任就交到你们肩上了。我带着先纵的四个支队分头向合肥地区包抄过去。要是你这边顺利得手,就给我来个电话;要是我先成功,定会发电报告诉你。保重!”
先纵出发后,程明远立刻叫住马长炎,让他留下一个连,同时安排马长炎先往河海方向运动,自己随后尽快赶来。马长炎与赵功成领命,率直属支队迅速出发。
之后,程明远叫来江明衡,让他去散兵把 19 岁的黄玉书喊来。黄玉书的父亲黄施云,在散兵开了一家黄老五饭店,这里曾是程明远在江湖上的第一个联络点。黄施云在饭店里,既是老板,又肩负着地下交通员的重要使命。然而,抗战胜利后,程明远前往巢北发展,黄施云却被地方势力告发,不幸被抓去残忍致残。此次程明远来到潮南,心中一直想着要给黄家后人一个交代。
见到黄玉书和他的母亲后,程明远亲切地问黄玉书:“小黄,跟我当警卫员好不好?”黄玉书的母亲面露犹豫,说道:“我家这个小儿子可是独苗啊。”程明远理解她的担忧,摘下帽子,诚恳地说:“你看我干革命到现在,不也好好的吗?把他交给我你放心,除非他自己不想干了。”年仅 19 岁的黄玉书,对这样的机会求之不得。在他眼中,既能不用上学,又能骑大马、挎匣子枪,那是无比威风的事情。于是,他高高兴兴地辞别老母亲,跟着程明远,踏上了充满未知却又热血沸腾的征程,背着匣子枪,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去迎接新的挑战。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程明远与战友们因使命而分道扬镳,各自奔赴不同的战场。黄玉书的加入,为程明远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意味着他将在战火中迅速成长。程明远在江北沿线将面临怎样的艰难任务?孙仲德在合肥地区的包抄行动又是否顺利?而初出茅庐的黄玉书,能否在残酷的战争中适应并坚守自己的信念?一切都在这战云之下,等待着他们去书写答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