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壮志激昂的渡江动员与赤诚之心 (第1/3页)
1949 年,渡江战役前夕,江淮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以及五支司这四个摊子,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在紧张的局势下高效运转。除五专署外,程明远在其余三个摊子均身兼要职,肩负着统筹全局的重任。
起初,五地委还能与陆学斌领导的皖西四地委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报,携手为渡江战役做准备。然而,随着战事愈发紧迫,五地委的工作进入繁忙阶段。
程明远坐镇清风阁的五地委办公室,这里俨然成为整个支前工作的核心枢纽。桌上六部连接各县的电话,再加上一部直通粟裕的专线电话,如同七条信息命脉,所有关键工作都通过这些电话协调解决。办公室的墙上,详细标注着粮食和船舶等关键物资的情况。截止到 1949 年 3 月 31 日,粮食储备已接近 4000 万斤,船舶数量达到 300 担的船只800 余条,渡手、船工和水手总计 1300 余人,至于小船,包括那些形如腰子盆的简易船只更是不计其数。
在程明远的率领下,五地委领导班子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方面继续大力征集粮食,确保大军渡江及后续行动的粮草供应;另一方面,争分夺秒地加紧训练船工和水手,提升他们的技能与应对实战的能力。而位于向家冲的修船处,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昼夜不停地劳作,秉持着“歇人不歇锹”的精神,只为让每一艘船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程明远始终坚守在指挥一线,那七门电话此起彼伏的铃声,构成了他近期军旅生涯的激昂旋律。每一次拿起听筒,都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每一次下达指令,都关乎着渡江战役的成败。然而,尽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前方依旧困难重重。随着渡江日期的临近,敌人必然会加强破坏与干扰,如何在保障物资安全的同时,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不受影响?在这紧张的节奏中,还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程明远和五地委又将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冲破重重阻碍,为渡江战役的胜利铸就坚实基础?一切都在这风云变幻的历史时刻,等待着他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渡江战役筹备的紧张氛围中,一天,肥东县委杨吉平的电话打到了五地委程明远这里。电话那头,杨吉平语气严肃,请示对国民党肥东五十头合五区区长龚养初的处理意见。
“程书记,龚养初说他到巢县找过您,可他就是不肯说具体谈了什么。我们想请您核实一下情况。他私藏枪支,有长短枪二十几支,掷弹筒两个,花鼓筒***五支。他作为国民党地方势力代表,当地群众对他恨得牙痒痒,都不愿轻易饶过他。我们肥东县委决定依法惩处他,特向您请示指示。”
程明远回忆起龚养初来巢县找自己的情景,对着电话说道:“龚养初确实来巢县找过我。当时我明确跟他讲,让他回去把所有武器全部交给政府,还叮嘱他,共★★做事最讲认真,如果他不听劝告,我也保不了他。我让他仔细想好,不要错失这次机会,反复提醒他一定要记住。”
然而,现实却令人失望。不到30天,当地群众在龚养初家地窖里挖出了那些藏匿的枪支弹药。程明远听闻后,对龚养初的表现极度失望,在电话里对杨吉平说道:“我在他临走时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他却不听,既然如此,你们按照规定自行处理吧。”
这件事虽看似只是一个局部的小插曲,但在这渡江战役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