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章:秦地秋行,车轮碾过千年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章:秦地秋行,车轮碾过千年痕 (第2/3页)

大相机焦距,拍到车身上的线路牌:“仿古专线大雁塔—书院门”,车侧的铭牌显示是2024年新投入的比亚迪C6改装车。

    7点15分,车辆抵达华清池站。阿黄让大家先下车游览,自己留在车上补拍内饰:座椅是仿麂皮材质,比宇通H18的硬座软和;扶手杆上缠着防滑胶带,印着“唐华清宫”的烫金纹样;驾驶座旁的水杯架里,司机师傅的搪瓷杯上印着“西安公交”的老logo。

    “师傅,这台车充电要多久?”阿黄递过一瓶矿泉水。司机擦着方向盘笑:“快充40分钟满电,够跑两个来回。以前开柴油车时,跑一趟华清池要烧12升油,现在电费才8块钱。”他指着中控屏上的能耗表,“你看这回收能量,下坡时能反充3度电,比你们南方的车智能吧?”

    阿黄正对着能耗表拍照,芙宁娜突然发来消息:“快来!发现同款原神彩蛋!”他跑下车,只见华清池门口的公交站台广告牌上,钟离的岩元素符号被刻在仿唐砖纹里,下面小字写着“对应唐华清宫的温泉地质”。空举着无人机在广场起飞,镜头里绿色的游5路与红色的宫墙构成鲜明色块,像幅打翻了颜料盘的油画。

    8点30分,第二班游5路驶来。阿黄刷手表时,发现长安通余额还剩43元。他在后排找到空位,镜头刚好能拍到前方路况——临潼的塬上公路像条褐色的绸带,两旁的柿子树挂满橙红果实,宇通E12的纯电驱动让车身稳得像贴在路面滑行。

    “你看这悬挂系统,”阿黄指着窗外的茶杯,水面几乎不起波澜,“2023款E12用的是空气弹簧,比老款的钢板弹簧舒服太多。过前面那道坎时注意看,车身只会上下颠,不会左右晃。”果然,车辆碾过路面接缝时,只是轻轻“咯噔”一声,铰接舱的波纹胶都没怎么颤动。

    公交迷小周(昨晚在论坛约好同路的西安本地网友)突然递来个笔记本:“这是我整理的游5路变迁史,2008年还叫306路时,用的是黄海客车,夏天没空调,师傅们都带毛巾擦汗。”他指着车窗外掠过的玉米地,“以前这全是土路,公交一过漫天灰,现在全铺了沥青,还划了公交专用道。”

    9点整,宇通E12缓缓驶入兵马俑停车场。阿黄对着车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字样拍了张特写,发现车身上的兵马俑彩绘会随光线变色——晨光里是青灰色,正午变成赭石色,像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陶俑。芙宁娜举着MIX flip 2录下车载电视播放的《兵马俑考古纪录片》,屏幕反光里,神里绫华正对着陶俑方阵出神。

    在兵马俑博物馆逛到午后,阿黄特意绕去景区公交枢纽。这里停着各种型号的公交:有跑市区的比亚迪K8,车身上印着《史记》名句;有去渭南的城际公交,用的是10米级的中通客车;还有几辆复古观光车,司机穿着秦代士兵的甲胄,正给游客演示怎么刷NFC手环。

    “快看那台!”荧拽着阿黄跑到一辆双层巴士前。这是西安仅存的几辆双层观光巴士,车身上贴满秦代兵器纹样,上层敞篷座位摆着仿青铜酒樽当垃圾桶。阿黄立刻换上长焦镜头,拍到车牌下方的铭牌:“2010年生产扬州亚星JS6111SHJ已安全运营15年”。

    司机师傅见他举着相机,笑着打开引擎盖:“别看是老车,上个月刚换了国六发动机。你们南方人少见这车型吧?以前跑大雁塔专线,现在专拉游客看兵马俑外围的秦直道遗址。”他指着仪表盘,“最高时速60公里,跟你们的H18比不了,但胜在视野好,顶层能拍到骊山全景。”

    阿黄正爬上层拍照,芙宁娜突然喊他:“游5路的末班车是6点!再不走赶不上回市区的车了!”他匆忙拍下最后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