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章:燕赵车影,绿线向北连蓟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9章:燕赵车影,绿线向北连蓟门 (第3/3页)

路况图正显示着列车的精确位置,误差不超过30厘米。“中山的地铁要是开通了,不知道会不会用同款系统,”荧托着下巴畅想,“到时候202路的公交站就能直接连地铁站了。”

    快轨驶进东直门站时,站台的广播响起清脆的报站声。阿黄刷红米Watch5出站时,读卡器发出“嘀”的轻响,屏幕弹出“北京互通卡余额29.8元”的提示。“果然能用,”他晃了晃手腕,“等下去坐107路,试试无轨电车的读卡器会不会认。”

    东直门公交枢纽的晚高峰正酣。阿黄站在站台标识前拍个不停:107路的站牌是墨绿色的,上面用白色字体写着“东直门枢纽站——白石桥东”,车型标注着“无轨电车”,旁边还画着根架空线的简笔画。“跟中山的公交站牌风格完全不同,”他翻着手机里的中山站牌照片,“咱们那边是绿底黑字,这里更像老上海的电车风格。”

    一辆红色的无轨电车缓缓进站,车身上印着“107”的绿色字样,车顶的集电杆正随着车身摆动,在架空线上划出轻微的火花。“是青年JNP6120EV!”阿黄举起佳能500D,镜头对准电车的集电杆——那金属触点在夕阳下闪着光,与西安铛铛车的铜铃形成奇妙的呼应。

    上车时,阿黄特意用红米Watch5贴近读卡器。“嘀——学生卡。”的提示音让他愣了愣,低头才发现手表的NFC界面误切到了中山的学生公交卡页面。司机师傅笑着摆手:“没事,全国卡都能刷,刚才有个西安来的游客也刷的外地卡。”他指了指投币箱旁的标识:“我们这电车刚换的智能读卡器,能识别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卡。”

    电车驶过鼓楼时,阿黄突然让大家看车窗上方的线路图。绿色的站点标识旁,每个站名都附了张简笔画:“安定门”旁画着城楼,“后海北沿”旁画着荷花,“白石桥东”旁则画着国家图书馆的轮廓。“比咱们中山的线路图贴心多了,”芙宁娜用MIX flip 2拍着线路图,“回去可以建议公交公司也加些景点插画。”

    车窗外的胡同渐渐亮起灯笼,煎饼摊的香气顺着车窗缝钻进来。阿黄盯着电车的仪表盘——速度稳定在25公里/小时,能量回收系统正把刹车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仪表盘上的续航里程缓慢上涨着。“无轨电车的优势就在这,”他跟空解释,“既能用电驱动,又不用担心电池没电,集电杆就像根永远连着的充电线。”

    酒店门口的公交站旁,停着辆“夜景观光2路”的双层巴士。阿黄仰头拍上层的观光座位,车顶的全景天窗正对着夜空,车窗旁的扬声器播放着《北京欢迎你》的旋律。“这车型跟西安的仿古铛铛车不同,”他翻着相机里的照片,“一个走复古风,一个玩现代感,但都把城市风景装在了车厢里。”

    办理入住时,前台递来的房卡套上印着北京的公交地图。阿黄指着地图上的绿色线路笑了:“明天咱们去坐7路,这线路从动物园到永定门,能拍到老北京的胡同和新北京的高楼,车型是北汽福田的氢燃料车,据说排放的是纯净水。”他把房卡插进卡槽,突然发现卡套内侧印着行小字:“公交是城市的血脉,串联起每个平凡的日常。”

    夜幕降临时,阿黄站在酒店的露台上。远处的长安街华灯初上,107路的电车正驶过景山前街,车顶的集电杆在夜色里划出金色的线,像给北京的夜空系了条绿丝带。他摸出红米Watch5,把时间调到北京时区,屏幕上的长城卡面正泛着微光——这张小小的虚拟公交卡,此刻正把中山的榕树、西安的城墙、北京的胡同,都系在同一条绿线上。

    芙宁娜发来消息,是张MIX flip 2拍的夜景:107路电车停在站台,集电杆的影子投在地面,像个巨大的问号。配文写着:“明天去拍永定河的铛铛车吧,听说那里的铁轨会记得每辆车的重量。”阿黄回复时,刚好看见楼下的24路公交驶过,北汽福田的车身上印着“北京公交百年传承”的字样,车轮下的柏油路在路灯下泛着光,像条没有尽头的绿线,一头连着今晚的北京,一头系着远方的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