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章:燕赵古道,绿线牵起冀中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2章:燕赵古道,绿线牵起冀中情 (第2/3页)

E12,保定公交去年刚换的,车身上画着莲池的荷花,跟52路的渐变蓝一样会变色。”

    保定东站的公交枢纽里,68路宇通E12正披着晨光等候。车身侧面的荷花图案从浅粉渐变成纯白,像把古莲池的夏景拓在了车身上。阿黄蹲下来拍轮胎:“这是2023款的低滚阻轮胎,比北京107路的真空胎降噪2分贝,等下过莲池大街你留意听。”司机师傅探出头笑:“你们是来旅游的吧?这趟车能看见大慈阁的金顶,比导航还准。”

    上车时,钟离先生的怀表突然响了。铜制表盖打开的瞬间,阿黄瞥见表盘内侧刻着行小字:“光绪二十六年,保定府漕运局监制”。“1900年的物件,”钟离先生合上怀表,“那时保定的马车还是主要交通工具,如今公交的速度倒比当年的快船快了三十倍。”他指着投币箱旁的线路图:“68路的走向,恰好与清代的漕运古道重合。”

    车过大慈阁时,胡桃突然站起来拍车窗。金色的阁顶在阳光下亮得耀眼,檐角的风铃正随着车身震动轻轻摇晃。“跟璃月的望舒客栈一样有铃铛!”她把拍立得照片举到钟离先生眼前,画面里阁顶的金箔反光与68路车身上的荷花倒影叠在一起,像幅立体的工笔画。阿黄举着佳能500D连拍,镜头里大慈阁的飞檐、宇通E12的车顶、街角卖驴火的小摊,组成幅鲜活的保定晨景图。

    古莲池的朱漆大门前,卖莲蓬的老汉正对着公交站台吆喝。阿黄把相机对准门楣上的“古莲池”匾额,突然发现字体与68路车头的电子屏字体惊人相似。“都是仿的清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笔迹,”王萱翻开《河北公交志》,“2018年公交改线时特意请书法家复刻的,连笔锋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池边的九曲桥上传来胡桃的笑声。她正举着莲蓬往钟离先生嘴里塞,绿色的莲衣碎屑落在他的西装袖口。阿黄悄悄按下快门,镜头里古莲池的荷叶、远处的藏经楼、水面上掠过的蜻蜓,还有68路公交驶过池畔时投下的影子,都被定格成幅流动的画。“你看这池底的光,”芙宁娜指着水面,“像不像北京52路车身上的渐变蓝?”

    中午在莲池旁的老饭馆吃饭时,驴火的香气混着荷叶的清香飘满整间屋子。胡桃举着刚出炉的火烧拍不停,饼皮上的芝麻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把星星撒在了焦脆的面皮上。“保定公交的食堂也做这个,”老板端来碗豆腐脑,“去年冬天给68路的司机送过暖锅,宇通电车的电池抗冻,就是驾驶室的暖风不如咱这煤炉热乎。”

    饭后换乘游5路去冉庄地道战时,阿黄特意拍了站牌旁的老照片——1950年的保定公交用的是美国道奇卡车改装的客车,车身上“冉庄专线”的木牌已经褪色。“现在的游5路是金龙XMQ6119G,”王萱对比着新旧车型,“柴油车但排放达标,爬坡时的扭矩比141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