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软饭硬吃?逆向赞助! (第2/3页)
的叙述方式,在法语表达中呈现出一种近乎魔幻的时空张力。
它不像传统的线性叙事,更像一种宿命的预告,一种在时间河流上投下的阴影。
虽然罗斯柴尔德夫人的文学修养还不足以解读出其深意,但也瞬间被攫住了注意力,让她预感到这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
她继续读下去,很快便沉浸在那个陌生女人用生命最后力气书写的绝望告白之中。
当读到女人开篇就宣告儿子的死亡——“我的儿子昨天死了”——时,罗斯柴尔德夫人感到心口一阵尖锐的刺痛。
这突兀而沉重的开场白,如同冰冷的匕首,瞬间刺穿了这个女人所有心理防护的屏障,直抵心底最原始的悲恸。
虽然她没有孩子,但身为女性,她完全理解莱昂纳尔在叙述中强调的:“这不是谎言。”
一个母亲在失去唯一骨肉的时刻,其话语本身就具有了不可辩驳的、近乎残酷的真实性和道德重量。
这成为支撑起后面那漫长、卑微、炽热却又被彻底忽视的一生倾诉的唯一基石。
随着信件的展开,罗斯柴尔德夫人看到了一个灵魂如何在无望的爱恋中燃烧殆尽。
女人对作家L那贯穿一生的、不求回报的、近乎宗教般的献身,她卑微到尘埃里的姿态,她在无数个孤独夜晚的守望与幻灭,她独自孕育、抚养孩子并将他视为与爱人唯一纽带的执着……
每一个细节都像细密的针,扎在罗斯柴尔德夫人敏感的心上。
然而,最让她灵魂震颤的,并非女人的痴情与牺牲,恰恰是她在生命尽头那惊人的尊严。
与那些庸俗的爱情里,用最卑微的方式乞求一丝怜悯,最终尊严扫地,被粗暴地拖走的女性不同——
莱昂纳尔笔下的这个女人,她忍受了无尽的忽视、遗忘、被当作众多露水情缘之一,却从未去打扰L的生活。
她选择在死亡阴影的绝对孤独中,用笔而非声音,用沉静的文字而非失控的哭喊,向那个从未真正认识她的男人,发出最后的、也是最有力的控诉与宣言。
她没有索要任何东西——除了被“看见”,被“认识”,哪怕只是在她死后通过这封信。
她将自己的悲剧化作一柄无形却无比锋利的剑,精准地刺入L那颗冷漠、健忘、沉溺于享乐的灵魂深处,留下一个永恒的、无法愈合的伤口。
“这才是……真正的复仇。不,是救赎……是她对自己灵魂的救赎。”罗斯柴尔德夫人放下手稿,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海盐气息的空气,试图平复翻涌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