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线工程 (第1/3页)
现在包括马龙派、正教派在内的基督徒已经移民走了,但穆斯林各派参加过法军的仍然有七八万人,这个规模么?相信以色列能搞定。
科曼对叙利亚本什么特殊情感,但他知道自己这种没有心的人是绝对少数。
对于很多马龙派来说,叙利亚是他们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现在就算是离开了,也不能把他们人生当中很长时间的重要记忆磨灭。
那么在这批人的影响下,法国可能对以色列的态度就不会太亲近,这和另外一个世界的法国相比就差别很大。
以色列的成立,基本上有一个算一个,每个主要国家的手都不干净,除了打内战的常公之外,哪怕英国的态度也很值得怀疑。
除了美国和苏联之外,其实在以色列早期的支持者当中,法国才是主力,为以色列三军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
苏伊士运河战争,也是法国出面拉以色列入伙,组成了三国联军共同对付埃及。
但因为法属叙利亚出身的军人,已经占据了法军和海外省大量位置,法国对以色列的态度可能就没有这么靠近了,总是要顾忌一下的。
“我不坐船,这么远到地方不知道要多久。”艾娃加德纳收拾行装,哼唧唧表达自己的不舍。
“就不能好好说话么。”科曼无奈的看着眼前的女人,看看这张蛇蝎美人的脸,看看这虚报的身高,哪像是一个娇气的女人。
“我在家都不穿高跟鞋。”艾娃加德纳做出委屈求全的摸样,好像是受了气的小媳妇。
这种颠覆科曼眼中形象的行为,根本毫无诚意,未来的终身执政转移话题道,“马丁带着这一次暴动的马达加斯加领导人返回巴黎,帮我转达一下,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就要独立了,当初外籍军团在戈兰高地的防线,是我们着重认真修缮过的……还有就是……”
巴以分治一定会把巴勒斯坦地区变成火药桶,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恰恰是地中海东岸的精华之地,不然十字军会在那建国么?
经过奥斯曼帝国堪称能上教科书的治国水平,近代阿拉伯地区的人口比一千年前都少,堪称是欧洲降服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功臣。
农业时代看当地人口数量就知道,到底是哪里是真正的富庶地区,巴勒斯坦才是地中海东岸英国殖民地的核心,人口要超过外约旦。
对于这个富庶的地方,盯上的不仅仅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周边的邻国有一个算一个都想要吞并,包括但不限于约旦、埃及和叙利亚。
所以所谓巴勒斯坦难民涌入对周边国家造成动荡,是纯粹的白眼狼说法并不成立。
因为这些国家和以色列一样,都是想要吞并巴勒斯坦,既然要吞并就要承担带来的一切后果,难民涌入不喜欢?怎么喜欢吞并土地?
以色列周边的国家,埃及实力最强,叙利亚地利最好,但只有约旦是真正能够要了以色列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