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章 此一时彼一时 (第1/3页)

    “我知道,这个对法属印支有安全威胁的北方邻居。”艾科达一点就通,知道美国的东亚战略是以东方大国为核心的,“当年说什么利益均沾,现在实力强大了,就想要吃独食。我们就没有一个时间段,能够摆平这个国家么?”

    科曼知道准确的说,罗斯福时期美国的东亚战略肯定是以东方大国为核心的,但杜鲁门时期常公那副软饭硬吃的该溜子姿态,把杜鲁门恶心够呛。

    罗斯福的东亚战略杜鲁门推动的不是很上心,但杜鲁门做梦也没想到,从局势稳定到一溃千里,常公就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三大战役之前美国下场都要付出朝鲜战争十倍的投入,更别提三大战役之后,这个破球上就没人救得了常公。

    一年之后美国就开始思考,要不还是从海权角度出发,让东方大国自生自灭得了。

    至于艾科达说的某个时间段摆平东方大国,科曼深度思考了一下摇头回答道,“没有这个时间段,他们不像奥斯曼帝国那样的脆弱国家。他们把国家经营的像是铁桶一般,欧洲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

    两次鸦片战争充其量给清朝带来了一些精神折磨,结束了清朝两百年的扩张,但从赢学角度糊弄过去也容易,倭寇造成的困扰时间还更长呢。

    像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拉一派打一派,最终慢慢鲸吞印度的事情,在东方大国就不可能发生,拉谁呢?直冲帝都和灭了清朝在意义上难度是一样的,朝廷权威还在。

    哪怕是甲午战争之后,八国联军开始有了这个心思,真深入内陆,立刻就发现局势失控,威廉二世也不叫嚣了。

    “我们一直都是尊重他们的,少数几个不尊重的,比如威廉二世,也很快尊重了。”科曼耸耸肩道,“不是奥斯曼帝国那种失败国家。”

    国家属性就这么几个方面,其中内政方面,奥斯曼帝国好像就没有这个方面的技能点,七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乏从前在历史上富庶地区,被奥斯曼帝国生生治理成了两千多万人的体量。

    奥斯曼帝国的人民算是吃苦耐劳,对得起苏丹了。

    把奥斯曼帝国逼到绝境,后果是一战时期的达达尼尔海峡之战,英国人尤其是丘吉尔确实很傲慢,但在东亚这边东方大国没碰到这种逼入绝境,不鱼死网破就没有明天的环境当中,威廉二世之后还不怎么清醒的,就只剩下日本人了。

    奥斯曼帝国但凡有点内政治理的能力,有个四五千万人口,一战哪能只是崩英国人一脸血,妥妥在意大利之上的列强。

    丘吉尔认为这样的国家就值两艘战列舰,都会被直接赶出海军。

    法国殖民法属印支也是奔着和东方大国贸易的目的来的,尤其是看到英国和英属印度的作用之后,但一直等也没等到可以趁虚而入的时间。

    现在美国认为常公领导下的东方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