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四章 悲喜并不相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四章 悲喜并不相通 (第2/3页)

乎也是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的最后一次合作了,以色列度过建国的灭顶之灾后,苏联就会抽身离开,把以色列扔给西方世界。

    一直以来斯大林对以色列的定位都十分清晰,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不可能影响到苏联的国家决策,美国的犹太人可不一定。

    一旦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苏联就可以转而对阿拉伯世界各国进行拉拢。

    斯大林的设计在冷战时期是毫无问题的,苏联确实因为以色列的长期存在,在国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拼了一个半斤八两,甚至在局势上一度占优。

    光是北非就有纳赛尔的埃及、卡扎菲的利比亚,甚至从法国手中独立之后的阿尔及利亚,长期都亲近苏联。中东还有两个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政权,叙利亚和伊拉克和苏联的关系亲密。

    如果没有以色列的存在,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拉拢不会这么成功。

    很长一段时间,搞得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都找不到可堪一用的代理人,沙特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光有钱没用,更何况早期的沙特也没多少钱。

    乃至于美国在中东的安全核心,是建立在以色列和伊朗,两个非阿拉伯国家上面,能打的阿拉伯国家都跟苏联走了。

    “科曼少校指的是美国和苏联?”挂着中校军衔的罗贝洛中校听出了话外之音,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是的,美国和苏联坚决支持以色列的建立,他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救以色列呢?”

    “办法多得很,既然能够在联合国通过以色列成立的决议,在通过一次停战又有什么大不了的。”科曼笑着回答,他记得停战还不止一次呢。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确实面临巨大的危险,而且以色列这个国家根本无法承担长期战争,打哈马斯都费劲,更别提面对阿拉伯联军。

    从历次中东战争的时间来看,以色列全力坚持战争的时间,就只有一个月。

    一旦超出以色列的工业生产能力,必然就要域外天魔干涉。在第一次中东战争当中,以色列更是工业基础薄弱,乃至于需要域外天魔两次通过停战决议,才稳定住了以色列的局势。如果没有两次停战决议的打断,以色列耗也被耗死了。

    “科曼少校的意思是,阿拉伯国家不管怎么样都无法取得胜利?”罗贝洛中校听完之后反问道。

    “但也输不到哪去。”科曼双手一摊道,“以以色列的人口来说,根本防不住边境,就算是有域外大国干涉,自身的实力薄弱也无法扩大战果。”

    什么占领西奈半岛,割让戈兰高地,科曼想都没想过,至少现在的以色列是做不到的。

    “戈兰高地是周边最有价值的地方。叙利亚手中如果控制这个高地,就会占据主动权。”罗贝洛中校的视线重新回到地图上,“之前外籍军团在戈兰高地建立过防线?”

    “是的,当初是为了防止巴勒斯坦的英军进攻。”科曼心说你这不问对人了么,详细的回答道,“这条防线其实并没有完成。”

    “也不知道最终完成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罗贝洛中校对这个问题倒是很有兴趣,“听说当时设立了一个新型的坑道工事?”

    “没错,反斜面坑道作为防线的一部分。防线也确实没有完工。”科曼十分得意的介绍道,“条件就只有那些,本来是有炮兵阵地的。”

    虽然有些遗憾,但未来还有时间把防线完工,把炮兵阵地给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