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海军路线之争 (第2/3页)
设的空中通道,极大的增加了西方国家对抗苏联的自信。
当然也不全都是好处,英美自认为空军优势也在柏林危机当中大大加强,在柏林危机之后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加强空军,指望用空军优势一直压制苏联。
结果呢,版本更新了,各类导弹开始出成果,英美两国手中攒了一堆轰炸机,在地空导弹面前毫无生存能力。
美国家大业大影响还不大,大不了同时跟进导弹,英国一个明日黄花,砍了皇家海军给空军让路,好不容易攒出来的轰炸机群,直接变成了过气网红。
沉没成本直接导致英国军事更新的速度受到影响,耽误了一大批军事项目。
“看什么呢?”艾娃加德纳看到科曼端着报纸皱眉,凑过来轻声询问。
“一场大的危机马上到来。”科曼放下报纸道,柏林危机的另外一个受害者,自然就是常公了。美国和苏联在柏林较劲的时候,常公拉了一坨大的,等到柏林危机结束的时候,已经神仙难救。
“神神秘秘的。”艾娃加德纳白了科曼一眼嘀咕着,全当做自己的男人又在策划什么阴谋,“真有什么危机,英美法还威慑不了苏联?”
“哪有什么英法?我们在东南亚打仗呢。”科曼心说你还真看得起法国,法国现在根本就没有战略空军,现在还指望巴赫团队把这一块补上呢,“至于英国,现在不是在南亚的印巴战争,还有这一次巴以战争,英国或多或少的都参与了。”
英国大量军官,就再巴基斯坦和约旦一边指挥作战,然后在跟着美国在柏林玩空优?美国问题不大,英国经受得起这种消耗?
巴德飞机公司就在马赛,这还是科曼建议的,虽然在这里制造了一场马赛大捷,但再怎么说大家都是法国人,科曼心里还是有些愧疚,在这种心理下,把巴德团队放在了马赛,也算是一种补偿。
巴德公司的厂房本身并不起眼,但进入后的第一眼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整个工厂内部空间广阔得令人失去尺度感,仿佛一个室内城市。
空气中有淡淡的金属和机油味,温度适中,通风良好。头顶上是密集的钢架结构和的照明灯,脚下是坚实的地面,穿梭着工程车辆。
科曼没有马上返回巴黎,而是来到这来看一下支线客机的进度,飞机的机身、机翼、尾翼等大部件在固定站位上静止不动。一时半会他也不知道这个寄予厚望的客机到底进度到哪。
“科曼少校,你是来看进度的?”总设计师巴德得知科曼前来,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出现,“催促我们快点研发?”
“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安全第一。”科曼矢口否认,这个世界上很多产业是可以用科学公式来概括的,到时候套用进行制造就行。
可很多并不是全部,航空业恰恰是一个经验而不是科学的产业。从严格的数学层面上讲,工程师们知道如何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