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加三斤(二合一) (第2/3页)
个大的体系各自管理。
在这重工业部下面的各部门主管领导,可以说都在关注撤销重工业部的事情。
但是有几个部门的高层领导,却是在关注千里之外一个小小的机械配件厂发生的事情。
“老赵,这个江成的信息很不对称呀,这是我们派过去的人发送过来的信息,他在昌城那边搞的东西可都不简单呀。”
“哎~,李佬,我也知道呀。前些天那小子搞了个手动托盘车,结构图也被送过来了,东西虽然简单,但液压技术运用的很巧妙呀。还有那个液压千斤顶,操作简单,效能也比普通的强多了。”
老赵叹着气回应道,可那小子不愿意来四九城,想赋予重任也不好操作。
江成弄出手动托盘车和液压千斤顶,其实海外也有。比如瑞典在一九四八年就有了手动液压叉车,可人家不卖给这边。
现在好了,有了江成设计的图纸,自己就可以生产了。
昌城机械配件厂那边在组建生产线,四九城这边直接在郊区组建工厂了。这东西用在码头卸货,还有码头仓库使用,大量的工业单位都需要,甚至还可以出口。
不过四九城这边生产的手动托盘车,不会使用机械润滑油。而是用液压油,使用从苏联进口的液压油。
江成让机械配件厂去采购液压油,没采购到的信息他们这边都知道了。对于液压油的性能和机械润滑油一对比,就知道用哪一种好了。
而昌城机械配件厂那边生产的手动托盘车,以后卖给国内单位就可以了。
飞机厂,码头,军工~,这些部门优先,可以这样说,就算昌城机械配件厂生产一万件手动托盘车,可能不去那些重点部门,都看不到这东西的踪迹。
当然了,真的生产后,昌城那边的本土单位可能会搞到一些手动托盘车。
关键现在李佬和老赵谈论的不是手动叉车的问题,而是江成在机械配件厂那边在造车。
甭管是在造什么车,起码他不是在仿造车。
而且零部件都在依靠自己生产,车子真要是造出来,哪怕性能比较差,但也基本上是真正的国产了。
当然了,发动机虽然是昌城那边生产的,可很多零部件是进口的。要量产化,可能会卡在这里。
要是发动机的零件不需要进口,哪怕江成设计的车性能再如何差,都会成立一个加工厂。
现在国内不在乎车子性能差,而是大家都没有车用,县里的一把手都是骑自行车呢。
江成竟然会造车,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问题。要是大家知道他有这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去第一汽车厂呀,哪怕年纪轻,也能破格升为高级汽车设计工程师。
“听昌城那边工业部的汇报,是那小子想吃肉了,才想着造一辆车去人家肉联厂换肉吃。”李佬质问道。
“那边机械配件厂的厂长是那样跟那边工业部的人汇报的,还听说一开始打算用板车轮子去造车。”老赵感觉有点头大的说道。
这叫什么事,一个美利坚的机械动力专业留学生回国,却因为馋肉吃,竟然想着造一辆车去换肉吃。
这事传出去,不知道要打多少人的脸。
虽然机械配件厂不是重点单位,很多东西的配给量不会优秀考虑,作为工程师该有的额外补助也不会少给江成一点。
可这不是没照顾好留学生的理由,虽然说在国内高级的领导要以身作则,不要搞特殊化。但对于人才,搞点特殊化怎么了,不但要搞,还要光明正大的搞。
要让一些有能力的人,知道国家重视他们。
“那小子现在一个月能吃到多少肉。”李佬询问道。
“那边居民定量一个月目前是四两肉,他身为七级工程师,能有五斤肉的补助。”老赵回答道,这一个月的量比普通人多十倍多了。
“这是不行的,他在美利坚那边待了很多年了。在那边很容易吃上肉,现在回国了,反差太大了。我们虽然不能跟美利坚比,但是也要照顾到这一点。让那小子按照高级工程师的补助算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