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黏贴来的大麦知识,喜欢的可以看 (第1/3页)
大麦,具坚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蛋白质、钙、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维生素。因为大麦含谷蛋白(一种有弹性的蛋白质)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发酵食物,在北非及亚洲部分地区尤喜用大麦粉做麦片粥,大麦是这些地区的主要食物之一。珍珠麦(圆形大麦米)是经研磨除去外壳和麸皮层的大麦粒,加入汤内煮食,见於世界各地。大麦麦秆柔软,多用作牲畜铺草,也大量用作粗饲料。
麦粒比其他麦都大,所以叫大麦。它和小麦的功效大致相同。还有粘性的大麦,叫糯麦,可以用来酿酒,作糖。
性味
味咸、甘、性温、寒,无毒。
功效主治
主消渴除热毒,益气调中。滋补虚劳,使血脉强壮,对肤色有益,充实五脏,消化谷食,止泄,不动风气。长时间食用,可使人长得又自又胖,肌肤滑腻。
功效主治
能平胃止渴,消食治疗腹胀。长时间食用,可使人头发不白。用它和朱砂、没石子等药物,还可以将头发染成黑色。它还能宽胸下气,凉血,消食开胃。大麦性平凉,口成滑腻。曾有人患喉炎,吃东西无法下咽,用大麦面作成稀糊,吃后助胃气。平和三伏天,朝廷将面赏赐给下臣,也是因为它性凉,能消暑热,对脾胃有益。
发明与传说
丹溪说:大麦刚成熟的时候,人们因缺粮所以多将它炒着吃,因它炒吃性热,所以会使人发热。另一种说法:长时间食用会伤肾,应戒掉。
大麦苗
功效主治
将其捣汁每天服用,能治各种黄疸,利小便。冬季手脚长冻疮,可将大麦苗煮成汁浸洗。
大麦奴
功效主治
它能解发热疾病,消除药毒。
附方
主治刀剑椎戳,腹破肠出:可用大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绵布过滤取汁待极冷,令患者卧席上,含汁喷肠,肠渐入,再喷它的背。不要让病人知晓及旁人看见和说话,否则肠不入,就抬席四角轻摇,使肠自入。十日内,进入许流质饮食,慎勿惊动。
治麦芒偶入目中:大麦煮汁洗,即出。
编辑本段分类
早熟禾科(Poaceae,即禾本科〔Gramineae〕)大麦属(Hordeum)谷类植物。栽培大麦有
3个种:大麦()六列型,其花穗有两个相对的凹槽,每个凹槽著生3个小穗,每个小穗著生1朵小花,结籽1粒。二行大麦(H.distichum)为两列型,小穗中有一中心小花,可结籽,侧生小花通常不育。不规则型大麦()或称阿比西尼亚中间型,很少栽培,中心花能育,侧生小花能育或不育。
大麦是有稃大麦和裸大麦的总称。一般有稃大麦称皮大麦,其特征是稃壳和籽粒粘连;裸大麦的稃壳和籽粒分离,称裸麦,青藏高原称青稞,长江流域称元麦,华北称米麦等。
大麦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禾本科-大麦属。有经济价值的是普通大麦种中的两个亚种,即二棱大麦亚种和多棱大麦亚种。通常我们将多棱大麦叫六棱大麦。
二棱大麦
野大麦
,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仅中间小穗结实,侧小穗发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结实。二棱大麦穗粒数少,籽粒大而均匀。我国长江流域一般喜欢种植二棱大麦。
六棱大麦,穗轴每节片上的三联小穗全部结实。一般中间小穗发育早于侧小穗,因此,中间小穗的籽粒较侧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轴上的三联小穗着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内着生7~14个)、密(4厘米内着生15~19个)、极密(4厘米内超过19个)三种类型。其中三联小穗着生稀的类型,穗的横截面有4个角,人们称4棱大麦,实际是稀六棱大麦。
大麦按用途分,可分为啤酒大麦、饲用大麦、食用大麦(含食品加工)三种类型。
编辑本段栽培历史
大麦产生于中东,栽培可能在史前始於埃塞俄比亚高地和东南亚,据信在埃及可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西北欧和中国分别始於西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000年。大麦为16世纪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大部分欧洲人的主要粮食作物。
编辑本段气候条件
气候适应性强於其他谷类作物。有适於温带、亚北极地区、亚热带的品种。生长期至少90天,在谷类作物中是较短的。所以在喜马拉雅山脉生长季节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产量较低。其抗干热的能力也较其他小粒作物强,在北非近沙漠地带于秋天播种,在欧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温潮湿地带于春天播种。
大麦(5张)
编辑本段中国种植情况
历史和现状
大麦在我国是个古老的作物.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QH省)就已在黄河上游开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大麦具有早熟、耐旱、耐盐、耐低温冷凉、耐瘠薄等特点,因此栽培非常广泛。椐统计,我国大麦种植面积在20世纪30年代曾达到9570万亩,总产85亿公斤;50年代,面积缩小到5809万亩,总产34.5亿公斤;70年代,面积又扩增到9750万亩,总产99亿公斤,每亩产量101.5公斤。目前,已缩减到1500万亩,每亩产量266公斤。
大麦基地
我国大麦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广泛,但主要产区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