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四十八章节——D国的军校生活(1) (第3/3页)
》这些书,胡刚在空闲时间就去图书馆里面读,后来在到学院三个月后,这些书被他一本一本的借了出来学习,因为学校的管理,是入学三个月后,学生交生一定的压金可以借书去图书馆的,不过每天要一定的租金,这对于胡刚来说,他只要有更多的时间看书是不会在意的。因为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没有什么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事,而这些书,是他在自己国家看不到的,这并不是说祖国没有这优秀的文化,而是在眼下这个时间段,的确自己的祖国落后了很多,比别人差低下头学并不是丢人的事,就担心那种盲目的自大心理害人害己。胡刚不会做那样的人,作为一个指战员,对士兵的生命负责是必须的。
一年的学院生活很快过去了,这半年中胡刚主要读的就是〈战争论〉对于这本书的作者,他也把这位著名军事家的生平写在了他的笔记中: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他主张联合俄国抗击拿破仑,1812年来到俄国军中参加抵抗拿破仑的战争,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留下的遗著达十卷。《战争论》是其前三卷,共分8篇124章,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
对于这位军事家的理论:劳塞维茨在探讨战争的属性问题时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战胜敌人、打败敌人,透过战争的全部现象就其本身的主要倾向来看,战争是个奇怪的三位一体:暴烈性的要素,使战争成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突,概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使战争成为一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使战争成为一种纯粹的理智行为。这三个方面,分别主要同人民、统帅和它的军队以及政府有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