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二百四十八章节——关麟征(下 (第1/3页)
沉默于将军成长故事的胡刚,没有去看已经要到十五集团军司令部门口。现在他想的是用自身成长与将军对比,尽力改正身上的不足之处。湘北之战。守备师二团与三团的流的血,让他的心痛着。很痛。
所以呢?在空隙的时间段,一定得学习先辈的知识,特别是现实中能够认识的,那更是重要,可以观其一言一行,去学习。这样加大改错的步子。人无完人是没有错,犯小错误可以,但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官,有时不能情绪化,与过于自信。
湘北之战的一个节奏,与第六师团战斗。胡刚就认为有些自大了。没有想过手下的士兵,训练成绩很不错,也在山林中血战过,但那与现实中人的战斗是大不同。因为反省,他唯有从将要见到的关将军身上找到一些学习的影子——
1932年6月,蒋介石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进攻鄂豫皖苏区,关麟征任第四师独立旅旅长,奉命随徐庭瑶第四师进攻鄂豫皖,与邝继勋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激战于霍丘县城。
关旅在进攻中已经溃散,全靠24团杜聿明团拼死突入城内才转败为胜,的同年7月,他又率部西攻,在砖佛寺遭到黄埔同学徐向前、蔡申熙、陈赓率领的红军2万多人伏击,前卫团被红军小部队一击即散,关麟徵以独立旅长、前卫指挥官之尊,高呼“跟我冲锋”连续数十次冲击,号称十荡十绝,遂破围而出,四方面军总参谋长蔡申熙此役战死[1]。关麟征凭此战胜利扩编独立旅为25师(千里驹师)两个旅长为杜聿明和张耀明。
1933年3月,关麟征奉命率25师随17军军长徐廷瑶北上,参加长城战役。3月9日,部队开到古北口前线,占领二线阵地,因一线守阵地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张廷枢旅一触即溃,他亲率一团猛烈反击日军。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惨烈。关麟征被枪榴弹炸伤五处,成为血人,身旁官兵十余人全部战死,他仍毫不动摇,从容指挥部队英勇杀敌,终于击退了敌人占领了高地,强占潮河支流北岸(干沟)高地。在师长的带动下,25师在古北口和日军西义一的第八师团血战三天,伤亡4000余人。关麟征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大公报》主笔张季鸾亲自撰写社论“爱国男儿,血洒疆场”,以贺其功。
1933年5月,二十五师奉命开到北平北郊休整,关麟征在离开密云时,见当地群众怕部队撤走后日军再来骚扰,十分惶恐,不禁感叹流泪说:“政府不顾人民安危,下令撤军,实在对不起老百姓!”部队到达北平后,因为关麟征部队在古北口英勇抗日,北平一些大、中学校学生慕名而来,请他演讲,介绍抗日杀敌事迹。关麟征看到平津一带群众抗日情绪高昂,一些大、中学生纷纷请缨杀敌,因而是年暑假,在北平郊区二十五师兵营,开办5000人的大、中学生军事训练班,派参谋作军事知识讲座,派营连长对学生进行军事*练,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日战争进行了准备。
1935年7月,何应钦被迫与日方签订《何梅协定》,其中条文规定:国民党中央部队和宪兵要撤出北平和河北省。关麟征得知这个消息后,亲往北平拜谒北平军分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