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旅长的“尚方宝剑”:扩编的底气 (第2/3页)
师!明白吗?!”
招兵点设在村口,一张桌子,一面写着“八路军独立团招兵处”的简陋牌子。
张大彪亲自坐镇,旁边站着几个身板笔挺、穿着相对整齐(得益于被服厂出品)的老兵当“形象代言人”。
“长官!俺报名!俺要杀鬼子!给俺爹娘报仇!”
“俺也报!俺力气大!能扛枪!”
“算俺一个!俺会使猎枪!”
登记册上的名字,一天天增多。
新兵们被迅速编入各连队,虽然穿着五花八门(新军装还在赶制),武器也是新旧混杂(老套筒、汉阳造、缴获的三八大盖都有)。
但那股子刚加入队伍的兴奋和对杀敌报仇的渴望,给独立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训练场上,更是热火朝天,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
骑兵连所在的区域,是绝对的焦点。
孙德胜站在场边,脸色依旧冷峻,眼神却专注得吓人。
他亲自示范着最基础的控马、慢步、快步。
新挑选出来的骑兵们,大多从未骑过马,笨拙地爬上马背,紧张得浑身僵硬,马匹稍有动作就吓得哇哇乱叫,摔下来是家常便饭。
“腰挺直!腿夹紧!重心下沉!不是让你趴在马脖子上!”
“放松!马能感觉到你的恐惧!你越怕,它越欺负你!”
他走到一个刚摔下来、灰头土脸的新兵面前,一把将他拎起来:“摔两下就怕了?想想死在鬼子刀下的亲人!这点痛算什么?上马!再来!”
那新兵咬着牙,又爬了上去。
渐渐地,摔下来的少了,马背上的身影开始变得稳当。
孙德胜这才开始教授更复杂的队列变换和初步的劈刺动作。
阳光下,马刀挥舞,寒光闪闪,虽然还显稚嫩,却已初具雏形。
炮兵排那边,则是另一番景象。
王承柱把他那门宝贝疙瘩似的迫击炮擦得锃亮,如同对待情人。
他带着十几个挑出来的“机灵鬼”,一遍遍地重复着架炮、瞄准、装填、发射(无弹)的动作,嘴里念念有词地讲解着风速、距离、角度、药包增减。
这些原本只摸过步枪甚至锄头的农家子弟,看着那黑黝黝的炮管,眼中充满学习的渴望。
“柱子哥,这…这炮真能打那么远?一炮干掉坂田?”一个新兵好奇地问。
“废话!”王承柱一瞪眼。
“老子在苍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