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待重铸,勿扰 (第1/3页)
阿星的动作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缓慢和沉重。手指拂过琴盒表面冰冷的、布满划痕的皮革,指尖微微颤抖。然后,他解开了那早已锈蚀的金属搭扣。
“咔哒。”
一声轻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琴盒盖子被缓缓掀开。没有想象中的尘埃弥漫。里面静静躺着的,并非那把曾伴随他登上世界之巅又将他推入深渊的吉他。取而代之的,是几样承载着他最隐秘过往的物件:几本厚厚的、边缘磨损的日记本,一叠泛黄的乐谱草稿,几张在柏林舞台辉煌时刻的旧照片,还有……那个小小的、冰冷的金属药盒。药盒里,是他曾依赖的、用以对抗深渊的药物残骸,也是他最终选择挣脱的枷锁证明。最上面,压着一份打印稿——《孤塔》剧本初稿。
他凝视着这些物件,如同凝视着墓穴里的旧我。指尖最终停留在那份剧本稿上。纸张冰冷,铅字如刀。他沉默地拿起它,感受着那份沉甸甸的重量,然后,在昏黄的光晕下,他做了一个决定。
他拿起桌面上那支沉甸甸的乌木钢笔,拧开笔帽,在剧本扉页的空白处,缓慢而用力地写下几个字:
“待重铸。勿扰。”
字迹遒劲,带着一种封印般的决绝。写完,他将这份承载着巨大痛苦和外部压力的剧本稿,轻轻放回了琴盒最底层。接着,他将那些日记本、乐谱、照片,连同那个冰冷的药盒,一层层覆盖其上。最后,“咔哒”一声,合上了琴盒的盖子,重新扣好锈蚀的搭扣。
仿佛合上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也暂时隔绝了那喧嚣的、试图榨干他灵魂的催促。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无声地吁出一口气。胸腔里那股如同被无形巨石压住的滞重感,似乎随着琴盒的闭合,悄然松动了一丝。他关掉了书桌上唯一的光源,让书房彻底陷入一片属于思考和冷却的、安全的黑暗。没有再看电脑屏幕一眼,他转身,脚步无声地离开了这片曾令他窒息、又曾是他唯一堡垒的深海空间。
翌日清晨,海角村的第一缕曦光温柔地穿透薄雾,洒在米白色别墅的前院。空气清冽,带着咸味和泥土苏醒的气息。菜畦里的嫩苗挂着晶莹的露珠,鱼池水面泛着细碎的金光。
阿星起得很早。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婴儿房,小景曦还在熟睡,小嘴微微嘟着,发出细微的鼾声。他凝视了片刻,眼神是从未有过的柔和与平静。然后,他走向厨房。
不再是笨拙地对付锅碗瓢盆,他找出张婶送来的新鲜小米,仔细淘洗,加入足量的清水,点燃灶火。蓝色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轻柔的呼呼声。他又拿出冰箱里昨晚张婶特意送来的、处理干净的活鲫鱼。手起刀落,刮鳞去鳃,动作竟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赶海人的干净利落。鱼身划上几刀,用料酒和姜片简单腌制去腥。
当阿汐被厨房飘来的、混合着米香和淡淡鱼腥的温暖气息唤醒时,她看到阿星正站在灶台前,背对着她,专注地看着锅里翻滚的小米粥。他穿着简单的灰色T恤,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挺拔而……松弛。那股昨夜书房里几乎要焚毁一切的焦灼戾气,消失得无影无踪。
“醒了?”阿星听到脚步声,回过头,声音依旧嘶哑,却带着一丝晨光般的温和,“粥快好了,鱼也腌上了,过会儿给你炖汤。”
阿汐愣在原地,看着他眼底虽仍有疲惫、却已沉淀下来的平静,还有那自然而然的、为她准备早餐的姿态,心头百感交集,昨夜残留的委屈和后怕,被这温暖而寻常的一幕悄然抚平了大半。她走过去,轻轻靠在他坚实的后背上,环住他的腰,将脸贴上去:“嗯。好香。”
阿星身体微微一僵,随即放松下来,大手覆盖住她环在自己腰间的手,轻轻拍了拍。
一顿简单却格外熨帖的早餐后,阿星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钻进书房。他看向阿汐:“今天……想做什么?”
阿汐眼睛一亮,带着点试探和小小的雀跃:“后院的鸡鸭棚……王工说架子都搭好了,围网也送来了,还没装。还有鱼池,我想再去挑几条好看的锦鲤放进去……”
“好。”阿星点头,没有半分犹豫,“我去弄。”
他换上沾了泥灰的旧工装裤和胶鞋,走向后院。阳光正好,驱散了清晨的微凉。他搬来成卷的细孔铁丝网,拿起钳子和榔头。钉木桩,拉网,固定……动作沉稳有力,带着一种属于土地和劳作的踏实节奏。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鬓角和后背,T恤贴在结实的背肌上。
阿汐抱着小景曦坐在后廊的藤椅上,小家伙被清晨的阳光和鸟鸣吸引,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四处张望,咿咿呀呀地挥着小手。阿汐看着阿星在阳光下专注劳作的背影,看着他手臂肌肉的线条随着动作起伏,看着他偶尔抬起头,目光扫过她和孩子时,眼底那一闪而过的、笨拙却真实的暖意,心底最后一点阴霾也彻底消散了。这才是她的阿星哥,是那个能扛起青砖、也能为她垒起港湾的男人,不是被关在冰冷书房里自我折磨的困兽。
“老板”不知何时溜达到了后院,好奇地围着阿星刚钉好的围网打转,伸出爪子试探性地挠了挠。“饼干”则矜持地蹲在阿汐脚边的阳光里,眯着熔金般的眼睛,优雅地舔舐着前爪的毛发。
临近中午,围网基本成型。阿星放下工具,走到水龙头边,拧开水阀,掬起清凉的水洗了把脸和脖子。水珠顺着他棱角分明的下颌滚落,在阳光下闪着光。
“阿星哥,喝口水歇歇。”阿汐抱着景曦走过来,递上温水杯。
阿星接过,仰头喝了一大口。他看向阿汐怀里咿咿呀呀的小景曦,小家伙正冲他挥舞着小拳头。一种前所未有的柔软击中了他。他伸出手指,极其小心地、用指腹轻轻碰了碰儿子嫩得像花瓣的脸颊。小家伙愣了一下,随即咧开无牙的小嘴,发出“咯咯”的笑声。
那纯净的笑声,像一道清泉,瞬间涤荡了阿星所有的疲惫和尘埃。他嘴角也情不自禁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淡却无比真实的弧度。
午饭后,阿汐抱着吃饱喝足、开始打瞌睡的小景曦回了主卧。阿星没有立刻去书房。他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起那本翻了一半的《海洋鱼类图谱》——那是阿汐孕期常看的书。阳光透过落地窗,暖洋洋地洒在他身上。他安静地翻看着,思绪放空,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属于家庭的宁静和暖意。
直到楼上主卧传来阿汐轻柔的哼唱声和小景曦均匀细小的鼾声,确认母子俩都已安然入睡,阿星才放下书,起身。
他再次推开三楼书房那扇厚重的门。这一次,心境已然不同。深海依旧静谧,却不再有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他没有去碰那个角落里的琴盒,也没有打开电脑上《孤塔》剧本的文件。他径直走到那张如同礁石般的黑胡桃木书桌前坐下,打开了《归潮》的文档。
指尖落在键盘上,这一次,不再有之前的焦灼和滞涩。窗外是初夏午后慵懒的海风,楼下隐约传来阿汐熟睡时细微的呼吸声和小景曦安稳的鼾声。这些细碎而真实的声音,不再是干扰,反而像最温柔的背景音,将他稳稳地锚定在当下,锚定在属于他的、温暖的港湾里。
灵感如同退潮后重新涌上的清流,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他不再去想剧本的催命符,不再焦虑更新的压力。他只是沉浸在笔下那个回归故土的男人世界里,捕捉着海风的气息、渔网的触感、邻里间质朴的问候、以及深藏心底的旧伤在熟悉土地上缓慢愈合的细微声响。键盘敲击的“嗒嗒”声,沉稳而富有节奏,如同海浪有规律地冲刷着沙滩。
日子,如同海角村前平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