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紫宸论策·龙途择向·赤土纳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紫宸论策·龙途择向·赤土纳贤 (第2/3页)

们就派一艘最犀利的伏波级铁甲快舰,威风凛凛地去安达曼海上兜一圈,大大方方地把炮口转向他们那些设在海岛上的秘密补给点!根本不用开火,就这么亮亮相,吓也吓死他们!保管叫他们的那些小巡逻舰见了,立马调头后退三里!让他们看清楚,到底谁才是这片南洋真正的主人!”

    一直沉默地翻看着账目的刘德华,金瓯院的主事,他那副噼啪作响的算盘珠子,刚刚在“五千英镑”的数目上稍作停顿,此刻猛然又拨动起来,指尖跳动,报出了一个崭新的数目字。“大统领,属下倒觉得,咱们扣下的那艘臭气熏天的破船,或许能变废为宝?不如……就把它当作一件大礼,还给约翰国佬?”他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商人光芒,“让他们老老实实用迦罗檀国那些品质上乘、成色极佳的锡矿来赎!迦罗檀的锡矿,在咱们这卧龙岗,那可是炼优质炮钢不可或缺的上等原料!咱们拿到这些好锡矿,一转手,就能用它们去跟咱们的龙国本土做笔大买卖——换人!专门换那些精壮肯干、愿意出海闯荡的人过来!属下已经得信,龙国广东那边今年遭了连年的水患饥荒,好多活不下去的乡亲正想着出海去南洋找条生路呢!”说着,他从宽大的袍袖里麻利地抽出一页薄薄的账册,“属下初步估算过,龙国那边的航船运一个人漂洋过海来到咱们炎华,路费杂项全算上,至少得要花掉两枚龙元。可如果咱们用迦罗檀那高品质的锡矿去折抵这笔钱,能省下三成多的开支!三成啊大统领,积少成多!”

    接着轮到郑玄,这位主掌铨衡台的阁员。他不慌不忙地从随身携带的一个锦缎盒子里,慎重地取出一枚古朴厚重的黄铜印章。那印面清晰地刻着龙国“广州十三行”那流传数百年的独特商徽图样。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历史沧桑的印记边缘,巧妙地镶嵌补上了一块小小的新铜片,上面精细地錾刻着代表炎华帝国的龙纹图腾。“大统领请看,”郑玄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铨衡台已经通过秘密渠道,和龙国本土几家根基深厚的商号搭上了线。他们是愿意帮咱们这个忙,为咱们招募渴求人口充实劳力。但是……”他话锋稍顿,“他们也有条件——要求咱们的卧龙岗钢铁厂,能向他们稳定提供咱们自产的钢犁铧头、高质量的棉布。他们说,‘用你们的铁器农具换取我们的人口,这可是桩互利互惠、划算的长期买卖。’”他脸上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我已经让手下的同泽学堂加班加点,特别赶制了一部图文并茂的《南洋求生指南》手册。里面就清清楚楚画着咱们卧龙岗钢铁厂的恢弘实景,还特别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写着:‘一日三餐管饱,每月最低能挣五个亮闪闪的龙元!’ 大统领,要的就是这份明明白白的吸引力!”

    一直站在后方默默准备着的李冰冰,这位主管宣化部的巾帼阁员,此时向前一步,从容地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带有浓郁南洋热带风情的蜡染布画卷。画卷之上,赫然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写实画作——《卧龙岗风光图》。画面上,几座巨大的高炉正喷吐着金红色的烈焰,气势恢宏;高炉下方,有炎黄面孔的华工和肤色棕黑的南洋土著工人并肩协作,肩扛着通红的钢坯坯料;而在更远处,则是规划整齐的“共耕社”广袤稻田,画里描绘的稻穗竟长得比扛钢胚的工人还要高些,金灿灿一片,一片丰收景象!“大统领,”李冰冰的声音清亮而充满感染力,“属下主持的宣化部,已经将这震撼人心的《卧龙岗风光图》加急印制了一万张!每一张都色彩饱满。已经分派给可靠的老侨商们,委托他们在返回龙国故土省亲时,悄悄地、广泛地散发。此外,”她补充道,“属下还组织一批笔杆子,特别撰写了一篇极具煽动性的《炎华见闻录》。文章里毫不客气地揭露了一个朴素的真相:‘这里的好土地不种那坑人害命的鸦片烟土,只种实实在在养活人的稻米五谷;这里的官府,绝不会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反倒按规矩分田到户,让穷人有立身之本!’ 大统领您猜怎么着?”她嘴角扬起,“根据线报,仅仅在广州十三行那边的码头上,就已经有好多人围成一堆,拿着咱们印发的这些传单图画,七嘴八舌地互相打听:‘那个地方叫炎华?那移民船到底什么时候开?打哪儿能坐船过去!’”

    此时,那位来自协和部的阁员韩元也适时地开口了。他微微一笑,利落地从腰间摘下了一只做工精巧、有着热带风情的椰壳哨子。他把哨子凑到唇边,吹起了一段旋律。那哨音异常清亮悠扬,细听之下,旋律竟是龙国家喻户晓的江南小调《茉莉花》。但这曲调被他稍加改编,巧妙地融合了南洋特有的稻作歌谣的舒缓调门。“大统领,协和部的兄弟们近来回访移民安置点,得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韩元的哨音暂歇,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那些新近从龙国本土招纳来的移民里,还真藏着几位好把式!有几位可真是种田的老行家,尤其擅长种植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水稻!就是靠着这些老把式,他们已经在几个新建的实验点里,教会了当地不少土著工人一项绝活——在橡胶园高大的橡胶树之间的空隙地里,巧妙地套种上生长期短、营养价值高的绿豆!结果您猜怎么着?”他声音提高,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那收成啊,啧啧,竟比那些原本只懂得单一种植橡胶的园子,凭空多出来足足两成还不止!属下心想,要是能从龙国那边招揽更多这样的种田能手、特别是精通双季稻种植技术的老把式过来,咱们规划中的‘同泽万亩良田’扩建计划,进度起码还能再提上一大步!”

    胡泉的目光,缓缓地从案桌上扫过:那泛黄透出历史尘埃的《蒲甘王朝世系考》,那被汗水浸渍得字迹模糊的侨民统计表,那精心修补过的、象征着身份与契机的铜印,还有那色彩浓烈、描绘着希望与未来的《卧龙岗风光》蜡染画……所有这些物件,此时都被初升不久的晨光温柔地笼罩着,仿佛在上面镀了一层金色的光晕。胡泉望着它们,恍惚间觉得,这就像是许多散落在龙国故土与炎华南洋新土之间、刚刚打下的桥桩基石,一块接着一块,坚固而充满力量。它们所欠缺的,似乎只是最后几根关键的横梁和几排紧固的铆钉,便能真正连成一座通向彼岸的、不可动摇的宏伟长桥!

    这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澎湃。突然!胡泉猛地抬手,一把抓住了斜倚在案角的玄铁重剑!那冰冷沉重的剑身被瞬间拔起,剑尖直指案上那幅描绘着万里海疆的巨图!他手腕有力一划,剑锋带着破风之势,在图上瞬间刻出了一道气势磅礴的弧线!这道线,始于龙国古老的海上门户广州港,跨越万里波涛,坚定而笔直地冲向目的地——炎华本土的核心之地、悉尼港!“看清楚这条线!”胡泉的声音如同铜钟般在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它,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贸易往来之路!它是一条……贯通炎黄血脉、凝聚同宗同族之魂的生命大动脉!”

    胡泉那闪着寒光的沉重剑锋,稳稳地停顿在海图上醒目的“广州”二字上方。那两个字,此刻在众人的眼中,仿佛化作了港口那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正将希望的光芒射向炎华即将扬帆起航的船队。“郑玄!”胡泉的目光锐利地钉在掌管铨衡台的阁员身上。“你,即刻挑选十名同泽党忠诚可靠、精明强干的骨干!坐‘同泽三号’商船,昼夜兼程,去龙国广州城!”命令斩钉截铁,“名义就说是开辟商路、拓展双边贸易。而你们的核心任务,是在广州城内部署建立咱们同泽党的分部!打通关节,站稳脚跟!”他的声音沉厚有力,“去当面告诉那些‘广州十三行’的老字号商号大掌柜们,只要他们肯诚心实意地与咱们合作,我炎华卧龙岗出品的上好钢犁铧头,可以按照成本价特供给他们!但要紧的是——”胡泉的话语带着不容商榷的决然,“每从他们手上成功地带一百个愿意投奔炎华的移民踏上征程,他们商号就必须附带着给咱们额外送上十个经验丰富的铁匠、五个种田的一把好手!”他语气加重,目光炯炯,“特别是铁匠!要真正能看懂锻造图纸、有真本事的好把式!农夫,要懂节令、精耕作,最重要的是,必须得是能把双季稻种出好收成的行家!”

    郑玄闻令,面色凝重而坚毅,他双手郑重地接过那枚代表了身份、权力和使命的铜印。翻过印面,上面那块象征炎华的崭新龙纹铜片,恰好与他袍袖上精细绣制的龙纹图案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严丝合缝。“属下定不辱命,不负大统领重托!”郑玄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属下抵达广州后,会立即着手在当地开设一家能容纳百人以上的‘同泽大客栈’。对所有怀着希望赶来、准备出海去炎华的乡亲,提供免费的食宿落脚之处!同时,客栈会开办专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