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枢机定轨·商帆破浪·法典生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枢机定轨·商帆破浪·法典生根 (第1/3页)

    堪培拉枢机院里,第九炷香在铜鹤香炉中袅袅升起。檀香的气息与龙首山飘来的铁矿气味交织在一起,弥漫在肃穆的大厅中。晨曦透过高窗,照亮十二根盘龙柱中央那个挺拔的身影。李文渊身着玄色官袍,银线绣成的纹路在晨光中流淌着微光。他袖口沾着的红土还未拍净——那是昨日在卧龙岗勘察矿脉时留下的印记。此刻,这些红土正顺着他的指缝,一点点落在金砖地面上,洇出细碎的痕迹。

    紫檀长案上,七枚青铜令牌按北斗方位排列。每块令牌上都篆刻着新设立的司局名称,边缘的龙纹还带着铸造炉中未散尽的余温。李文渊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声音在穹顶藻井间回荡,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落下。

    “诸位可知道,”他的指尖轻叩案上的《土地法》残卷,“我们炎华立国三年,铁甲舰能冲破马六甲的重重阻隔,却险些在'规矩'二字上栽跟头?”那卷羊皮纸上还留着一道深深的刀痕——去年在爪哇,就因“无主荒地”的定义含糊不清,华人与土著几乎兵刃相向。

    阶下七人肃立各方。沈敬之捧着一叠桑皮纸,上面是连夜修订的《立法规程》,纸边被烛火燎得卷曲;陈明远的算盘珠上沾着墨迹,算珠间夹着悉尼钢铁厂的分红账目,“按工分三成”的朱批被他反复圈点;赵烈按剑而立,獬豸佩刀的铜环叮当作响,刀鞘末端系着的绸带上,还绑着上月查抄张万霖贪腐案的封条。

    “枢机院新设这七司,不是为了摆排场。”李文抓起最东首的令牌,龙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立法委员会,由沈敬之主理。你在红溪会时能让华商与土著共同认可契约,应当明白'法不是铁枷锁,而是犁铧——既能划开乱麻,也能耕出良田'。”他将令牌掷过去,沈敬之接牌时,指节撞在“立法”二字上,发出金石相击的清脆声响——这令牌是用约翰国沉舰的炮铜熔铸而成的。

    沈敬之躬身时,怀中的《法典草案》滑出半页,露出“土地权属三审制”的条文:土著祖传圣地需经长老会、农会、衡鉴院共同确认,华人拓荒田需保留三成作为共耕社公地。“臣带领过十二名笔吏,”他的声音里仿佛带着爪哇的椰香,“其中三个是土著识墨人,两个是龙国秀才——法律要让所有人都能看懂,才称得上是良法。”

    “预算委员会。”李文渊转向陈明远。令牌上的“预算”二字嵌着银丝,是用金瓯院旧账册的银钉熔铸的。“你在金瓯院时能从账目缝隙中揪出虚报的蒸汽锤维修费,应当明白'银钱是国家的血脉,漏掉一滴就会伤及元气'。今年陆军扩编的军费、龙国移民的安置款,你得用算盘珠子一笔一笔盯紧了,一粒米都不许落入私囊。”

    陈明远的算盘突然噼啪作响,算珠上下跳动,拼出“国有资产”四个字。“臣带了三个老账房,”他的指尖轻点算珠间的空格,“一个是从约翰国银行跑出来的,认得各种假汇票;一个是土著部落的记账巫,能从椰壳刻痕中推算出全年收成——银钱经过他们的手,半点都掺不得假。”

    赵烈的佩刀在靴底轻轻摩擦出声时,李文渊已经抓起“监督委员会”的令牌。牌面上的獬豸纹张着獠牙,是用都察院旧印熔铸的。“你在断龙峡能顶着炮火将克扣军粮的千总就地正法,应当明白'监督不是防贼,而是护着弟兄们不变成贼'。政务院的铁路款、军事院的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