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铁脉通洋·专利定市·万邦来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铁脉通洋·专利定市·万邦来商 (第3/3页)

时,鸽血红宝石璀璨的光芒映照在“专利”二字上,宛如滴落在纸面上的鲜血。

    在冬宫,青铜烛台的光芒映照着伊万国沙皇阴沉的脸庞,他指尖捻着一支炎华造的米涅步枪,枪管内壁的来复线比本国制造的密集整整三成,射程因此远超百米。桌案上摊开着西伯利亚广阔的铁矿分布图,矿脉犹如一条银色的巨蛇,从乌拉尔山脉一直蜿蜒延伸到黑海沿岸——这本是炼制炮钢的绝佳原料,如今却不得不用作交换炎华先进武器的筹码。

    “命令哥萨克骑兵将最好的毛皮运往悉尼。”沙皇的貂皮大氅扫过桌上克虏伯炮弹的图纸,弹壳镍钢上冰冷的纹路闪烁着微光,“告诉胡泉,敖德萨港向炎华商船全面开放,多瑙河流域的粮食他们可以随意运输。但他们必须给我们最新式的步枪,提供的炮弹要能确保击穿约翰国的铁甲——战后,从黑海通往欧洲的商路主导权归他们所有。”

    伊万国使者带着铁矿样本抵达堪培拉时,正目睹炎华工人在试射新型重炮。305毫米巨炮炸起的冲天水柱中,约翰国旧式铁甲舰的碎片像枯叶般飘散,弹壳上崭新的龙纹还沾染着出炉未久的钢渣。“我国的铁矿能炼出百吨优质钢。”使者试图递上样本,却看见炮架上贴着一张醒目标签:“伊万国定制款,专利所有”。

    李云龙接过商路开放文书,指尖在“黑海航线”的关键标注上划了一个圈:“可以。但步枪的射速不能调整得更快,炮弹的引信必须保留‘炎华印记’——你们的工厂若要制造螺旋桨,必须使用我们提供的图纸。”他忽然指向远处正在装货的火车,车厢里满载着即将运往伊万国的步枪,枪托上的龙纹旁清晰刻着一行小字:“专利费,用铁矿抵扣”。

    使者抚摸着步枪冰凉的枪管,猛然想起克里米亚惨烈的战场上,伊万国的士兵们还在使用落后的滑膛枪,射程甚至连约翰国军队的一半都达不到。他在文书上签字时,笔尖在“印记”二字上犹豫地顿了顿,仿佛是为这场交易盖下一个无可奈何的印章。

    暮色渐渐笼罩紫宸殿,胡泉将四国的文书按地理方位在案上排开,宛如在海图之上布下四颗至关重要的棋子。万茜的缝纫机专利证书旁,堆放着龙国馈赠的清香茶叶样本;刘亦菲的螺旋桨设计图纸边缘,压着高卢国提供的炼钢秘法摘要;水雷的专利文书上,不经意间沾上了突厥国珍珠研磨的粉末;步枪的巨额订单上,还残留着伊万国铁矿砂的细微痕迹。

    “这些专利,不是冰冷的铁枷锁。”胡泉忽然对围拢过来的阁员们说道,指尖缓缓划过文书上威严的龙纹,“它们是犁铧——既能划开殖民主义僵硬的旧土,也能耕出互通有无的新田。”他命令内侍取来三枚新铸的龙元,币缘精致的齿轮纹路中,巧妙嵌入了约翰国的橡胶微粒、高卢国的铁矿碎屑、突厥国的珍珠粉末,“昭告各国,想要换取我们的专利,就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来——土地、资源、商路,都可以谈,唯独不能是枪炮。”

    殿外的巨大铜钟就在这时轰然撞响,连续九声悠扬鸣响——那是昭告“专利正式生效”的特定信号。浑厚的钟声里,人们仿佛能听见悉尼纺织厂里缝纫机轻快的哒哒声,狮城码头边螺旋桨推动船只破浪的哗哗声,黑海水域正在安装引信的水雷的细微机械声,以及克里米亚战场上新型步枪试射的清脆枪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无数根坚韧的丝线,正将炎华的钢铁、各国的宝贵资源、千万民众的生计,紧密编织成一幅名为“同泽”的壮丽锦缎。

    胡泉凝望着窗外,卧龙岗钢铁厂的高炉依然喷射着耀眼火焰,像一颗镶嵌在赤色大地上的明星。他深知,专利文书上的墨迹终会干涸,但用钢铁铸就的规矩与秩序不会消亡——就像这龙元上精准咬合的齿轮,每转动一圈,就将炎华的钢铁、南洋的橡胶、龙国的茶叶,更紧密地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远方的海平面上,“同泽号”螺旋桨船正在解缆起航,船首威严的龙纹撞角利落地劈开白色浪头,毫不费力地将约翰国的明轮船远远甩在身后。甲板上,刘德华带来的账房先生正熟练地拨弄算盘核算专利收益,算珠间若隐若现的龙纹映照着金色夕阳,宛如一条刚刚苏醒的东方巨龙,正将其巨爪轻轻而坚定地按在世界贸易的脉络之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