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定量缩减,困难模式开启 (第2/3页)
拘着,得过些天才能回来,而他工作岗位调整的安排和通知,轧钢厂却先一步公布了出来。
从钳工变杂工,贾东旭自然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拿重体力劳动者的定量。
这次一调整,他们家的定量,少得不是一星半点,也难怪秦淮茹回事这个反应。
贾家这回,可算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可……”
被杜建国这么一提醒,连秦淮茹自己也才想起这件事情,顿时悲从心中起,一脸悲苦无助的对着杜建国求情道:“杜大爷,您看我家这情况,尤其我现在还怀着孕呢,您看能不能少降一些定量?”
杜建国一听,却是当即变了脸色,连忙声明道:“秦淮茹,你要弄清楚,定量都是有标准的,而且是上面规定好的,我现在只是提前帮街道办绑定,这事可不是我一个小小管院大爷能说了算的。”
“杜大爷,我知道!”
见杜建国误会了自己的意思,秦淮茹连忙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您能不能帮我跟街道说说,对我们家照顾照顾,您看我这还大着肚子了,要是吃不饱可不成……”
“秦淮茹,这事我帮不了,你要是有真有难处,可以自己去找街道办说去,我相信街道办的同志不会不管你的。”
这种费力不讨好,而且还容易挨骂的事情,杜建国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他是院里的管院大爷没错,可不是贾家和秦淮茹的保姆,没必要替她做这种想搞特殊的事情。
“秦淮茹,我刚好问了一嘴,这孕妇和所有人一样,定量上没有特殊照顾,这次你也别去给街道办添麻烦了。”
听到秦淮茹和杜建国的对话,一旁正给别人登记的阎埠贵,却是开口说道:“倒是等你肚子里的孩子生出来,到时候你们家能多一个孩子的口粮,等到了那时候,再跟街道办说明情况,能把这个孩子的定量加上,但现在不行。”
上面对孕妇和刚出生的婴儿,尤其是刚生产后的孕妇,的确有一些营养指标上的照顾,不过在粮食定量方面,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本来仗着自己是个孕妇,还想给自己家定量搞特殊的秦淮茹,听到阎埠贵的这一番话之后,无比失望和忧愁了起来。
现在贾东旭不是钳工了,杂工的工资和粮食定量都比原来降了一大截,他们家几个人根本就不够吃,更别提还有一个在乡下的贾张氏。
这一刻。
刚刚遭逢贾家大变的秦淮茹,心态彻底裂开了。
众人见状,却没人说什么,哪怕同情,也只是同情秦淮茹嫁了贾东旭这样一个丈夫。
而这一切,都是贾东旭咎由自取的。
如果不是之前贾东旭仅仅讹了许大茂一块五,但凡他敲诈个十块二十块,哪怕王主任看在秦淮茹怀孕的份上,也绝对不是现在在派出所待几天那么简单,起码都是按年算的。
数额的具体大小,还是很重要的,直接和情节轻重挂钩。
当然了。
也是因为作为“受害人”的许大茂并非没有过错,再加上许富贵和傻柱他们联手给贾东旭灌金汁,把他整的半死和颜面尽失,王主任并没有追究他们这方面的责任,只是批评教育了一番。
若是较真的话,他们也吃不了兜着走。
哪怕他们是为了获取证据,可有些事情,派出所和街道办做得,他们却做不得。
否则人人效仿的话,社会就混乱了。
这就是涉及到了私刑和公法的层面问题。
这件事情,经过多方介入,最后也是采取半调解的方式结束。
贾东旭被派出所拘留,轧钢厂虽然保留了他的工作,但却进行了调岗处理,而许大茂和傻柱也都获得了贾家的赔偿。
至于贾东旭被傻柱那一顿揍,自然是白挨了。
眼下正好赶上困难三年和定量缩减,就算贾东旭接下来被放回来,贾家的日子也注定难捱,比院里其他住户不好过多了。
过不下去不至于,顶多也就饿饿肚子。
在这几年的困难阶段,有着城里户口的人,可以说是极其幸运的,哪怕定量再怎么缩减,各地城市也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居民的最基础粮食和物资供应。
相比较起来,在乡下种地的农民兄弟们,就比较难了。
随着各家新定量的核算和统计结束,今天晚上的这一场全院大会,算是迎来了彻底落幕。
只是大家虽然各自散去,但关于粮食定量缩减这个话题的讨论,却是才刚刚开始。
回到家。
刚才也出去参加了全院大会的陈母,先是去厨房看了看家里的余粮,然后略带忧色的找上了李红兵,开口询问道:“红兵,从明天开始,咱们家做饭,是不是也跟着大家伙儿,一起缩减每顿饭的粮食用量?”
刚才在院里的时候,陈母听不少人都在讨论,关于接下来吃粮的问题,所以陈母才会有这么一问。
接下来粮食定量缩减,已是必然的事情。
每家每个月的粮食定量都是有数的,总的定量少了,每顿饭用的粮食数量,自然也跟着减少,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想吃多少吃多少。
之前虽然也是定量,但只要是正常规划的情况下,还是能保证每顿翻都吃饱,甚至是吃好。
除非胡吃海塞,用粮规划无度,月底才会出现缺粮的情况。
“妈,粮食的问题,你不用操心,咱们以前怎么吃,还是怎么吃。”
陈母会有这种担忧很正常,不过李红兵却是笑着说道:“我有路子能搞来粮食,哪怕是上面缩减粮食定量,也不会影响到咱们家吃喝的问题。
再说了,您怕不是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天底下饿着谁,也饿不着厨子。”
李红兵之所以敢这么说,自然是有底气的。
除了之前他囤的那些物资,还有各种技能升级解锁的系统奖励,其中也不乏一些吃的用的,尤其还有一集装箱的大米。
要说这些足够他们全家上下吃喝一辈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挺过接下来这三年,甚至是美美的度过,都完全不是问题。
听到李红兵这样说,陈母也跟着安了心。
只要是李红兵说出的话,陈母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陈母不是不知道自己这女婿本事强、能耐大,不仅有路子能搞来粮食,还有各种物资和好东西。
过去这几年,他们家可完全没受到粮食定量和各种票证的影响。
刚才之所以会那样问,主要是因为眼下粮食定量全民缩减,形势发生了变化,陈母担心李红兵的那些路子,也会跟着受到影响。
老一辈的人,不论想法,还是行动,总是偏保守一些,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主要陈母也不知道李红兵的底气有多硬。
一旁的陈雪茹听到他们的对话,却是忍不住笑着调侃道:“妈,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吧!
您也不看看是谁的男人,谁家缺吃的,你女婿都不会让你饿着的,我可从来不担心这些。”
“你这丫头……”
看着陈雪茹这没正行和臭美的样子,陈母十分的无语,差点被气笑了。
她刚才可不是光担心自己,而是为了全家人考虑,更不想让李红兵这个好女婿有压力。
陈雪茹见状,直接往李红兵的身上一靠,朝着陈母吐了吐可爱的舌头。
她之所以表现的这么无所谓,一方面是出于对李红兵的无条件相信和能力认可,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也有为整个家托底。
不论是李红兵,还是陈雪茹,都是不缺钱的人,哪怕接下来家里真的缺粮的,只要手里有钱,就基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连手里有足够的钱,都买不到粮食吃,那那些比他们还没钱的人,怕是都要没活路了。
哪怕是建国前,战火喧嚣和混乱的时候,都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别说是现在国内一片和平的环境。
“妈,有件事情要跟您说一下。”
看着陈雪茹露出这样调皮的模样,李红兵忍不住笑了笑,很快又恢复了正经,对着陈母提醒道:“咱们家接下来不缺粮归不缺粮,但有些情况还是要注意的,就跟咱们之前一样就好。”
“这个我心里有数,你放心!”
刚刚李红兵说的有些没头没脑,可陈母却瞬间理解,郑重点了点头后,又当场做了保证。
其实李红兵说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平时吃喝用度方面。
不是针对他们自己,而是对外。
整个四合院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拢共就这么点地方,谁家有什么事情,院里的人基本门清。
甚至是一些秘密,有的都很难瞒得住。
在粮食有定量,买肉要肉票的年代,谁家吃多少粮,之前或许没什么人关注,但谁家一个月吃几顿肉,说不定都有人记着。
除非是提前做好冷着吃,不然肉味很难掩盖住。
好在李红兵学傻柱,直接从丰泽园饭庄带饭盒回来,每天都有剩菜或者剩汤。
哪怕只是汤汤水水的,里面的油水,也是大家羡慕的。
不过大部分时候,他们吃的都是用李红兵“偷偷”带回来的新鲜食材做的。
至于带回来的所谓剩菜或者菜汤,只是为了能够“堂而皇之”吃肉,用来掩人耳目罢了。
一来二去,院里众人对于李红兵家里时常能传出肉味,早就见怪不怪了。
不了解真实情况的,还以为他们吃的,真的只是从丰泽园带回来的剩菜,或者用来拌饭的菜汤。
李红兵不怕举报,因为他从丰泽园带回来的,往往都是真的剩菜和汤水,可不是像傻柱那样胆大妄为,直接克扣轧钢厂领导的小灶食材或菜量。
反过来。
就算真被眼红的人举报了,最后查清楚,也只能说明李红兵勤俭节约,还要表扬他作风优良。
像主粮这方面,李红兵虽然不缺粮食,更加不缺细粮,但他们家也不是光吃细粮,粗粮也是同样吃的。
光吃细粮,吃得太好了,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好事。
粗粮也有粗粮的好处,尤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