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守护与远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章:守护与远行 (第3/3页)

示区’,告诉当地人这是中国的传统智慧;第三,每年要组织中德孩子互访,终南山的采药、柏林的音乐会,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交流。”

    安娜毫不犹豫地答应:“这正是我想要的!医学没有国界,就像这琴叶紫菀,在终南山和柏林都能开花。”她指着远处的孩子们,“他们才是最好的传承者,不是吗?”

    夕阳西下时,他们背着竹简和满篓的野菊下山。孩子们排着队,跟着老李哼起“安神调”的简单旋律,歌声混着菊香飘向远方。赵姐的宝宝在怀里睡着了,小拳头还攥着片野菊瓣;张记老板的婆娘把野菊塞进竹篮缝隙,说要回去给街坊们做菊花枕;老李边走边给松风琴调弦,琴音在暮色里格外清亮。

    回到书院门时,煊墨堂的灯已经亮了。诊室的玻璃展柜里,新添了个小格子,放着菊花坡的陶盒仿制品,旁边贴着孩子们在菊花坡的合影。老李把松风琴放在樟木箱旁,琴尾的铜丝映着灯光,组成个完整的“苏”字;炳坤在整理《儿童中医启蒙绘本》的初稿,第一页画着苏婉给孩子喂药的样子,旁边写着“药里要放糖哦”;玺铭的丈夫笔记上,新贴了张中德合作方案的复印件,旁边批注着“医道无界,以心传心”。

    煊墨坐在竹椅上,看着这一切,突然想起苏婉手札里的最后一句话:“我种的菊,明年会开;我教的娃,明年会笑;我走的路,明年会有人接着走。”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传承不是把过去锁进地宫,是让六百年前的温暖,在今天的阳光下,开出新的花。”

    窗外的月光爬上窗台,照在诊室的木门上。门楣上的“煊墨堂”木匾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在微笑。巷口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屋里的动静——小宇在跟着老李学修琴,凿木声笃笃;赵姐的宝宝醒了,发出咯咯的笑声;远处传来张记凉皮店的吆喝,混着艾草的清香,在秋夜里格外踏实。

    他们都知道,这不是结束。终南山的菊花明年还会开,柏林的试点会迎来第一个孩子,《儿童中医启蒙绘本》会被更多小手翻开,而苏婉的故事,会在这些细碎的日常里,慢慢变成新的传奇。就像松风琴的琴弦,只要有人拨动,就永远会发出清亮的声音,穿过六百年的时光,落在每个需要温暖的人心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