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柏林诊室的琴音与质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二章:柏林诊室的琴音与质疑 (第1/3页)

    柏林的雪下得细密,儿童医院的诊室却暖得像春天。煊墨刚把松风琴放在窗边,琴身的铜丝就映着窗外的雪光,泛出淡淡的虹彩。几个金发孩子扒着门缝往里看,其中莉莉的眼睛最亮,她手里还攥着那幅菊花坡的画,画框边缘已经被摸得发亮,边角处甚至能看出反复折叠的折痕。

    “抗议的医生代表十分钟后到。”安娜的声音带着紧张,她给孩子们分发用洋甘菊做的花环,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领头的是赫尔曼教授,神经科的权威,最反对‘非科学疗法’。”她悄悄指了指墙角的摄像机,镜头正对着松风琴,“本地电视台也来了,说要做‘中西医之争’的专题,刚才还在问能不能拍摄治疗全过程。”

    炳坤正把《儿童中医启蒙绘本》分给孩子们,德文版的插画里,苏婉的绿襦裙旁多了株德国国花矢车菊,花瓣上的露珠用银粉勾勒,在灯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别担心,”她拍了拍安娜的手,指腹带着常年碾药留下的薄茧,“赵姐的宝宝刚在候诊室闹觉,小脸憋得通红,我给她闻了闻琴叶紫菀,现在已经靠在婴儿车里打小呼噜了——疗效就是最好的辩护,比任何数据都管用。”

    话音刚落,诊室门被推开,赫尔曼教授带着三个穿白大褂的医生走进来,眉头拧得像打了死结。他瞥了眼松风琴,又看了看孩子们头上的花环,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滑到鼻尖,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煊先生,您是来开儿童派对的,还是来治病的?”他身后的年轻医生举起检测仪,屏幕上跳动着绿色的波形,“我们准备了十组对照数据,从皮质醇水平到脑电波频率,证明所谓‘音药疗法’不过是安慰剂效应。”

    煊墨没接话,只是侧身示意老李。老李深吸一口气,指尖落在松风琴的琴弦上,清越的“安神调”缓缓流淌而出。琴音刚起,候诊室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之前哭闹不止的几个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其中一个自闭症男孩竟跟着琴音轻轻摇晃身体,手指在空气中划出弹琴的动作,嘴角还沾着没擦干净的牛奶渍。赫尔曼教授的眉头皱得更紧,却不由自主地朝门口望去,脚步下意识地往前挪了半步。

    “第一组实验,针对焦虑性失眠。”煊墨让莉莉和另一个德国女孩坐在琴前的蒲团上,手里分别捧着小陶罐,一个装着终南山的远志,一个盛着柏林郊外采的洋甘菊,“李师傅会先弹原版‘松风调’,再弹加入本地矢车菊气息的变调,我们用仪器同步监测她们的脑电波和呼吸频率。”

    监测数据很快在屏幕上展开,当老李按煊墨的嘱咐,在琴音里融入矢车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