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陶罐密语与声波回响 (第1/3页)
桑给巴尔的晨光刚漫进博物馆修复室,赫尔曼教授的团队就到了。为首的马克推着银灰色检测仪,指尖还在无意识摩挲仪器边缘——宗铭注意到他眼底的红血丝,想来是为了赶设备调试熬了夜。他见到宗铭时,立刻从随身包里掏出个密封袋,袋面印着露娜稚嫩的笔迹:“送给会让银簪发光的小妹”,里面是幅用蜡笔涂的菊花,花瓣涂成了和银簪光一样的淡金色。
“露娜说,画里的菊花会跟着琴音开。”马克的声音带着点局促,又藏着期待,“她昨天听我说起陶罐,还问能不能把‘让草儿跳舞的琴音’录下来,说要听着睡觉。”
宝宝看见袋子里的画,立刻从宗铭怀里挣下来,小短腿跌跌撞撞跑过去,伸手接过后,还举着自己的陶小罐晃了晃——罐里的安神草籽撞得沙沙响,像是在回礼。宗铭笑着把画叠好放进帆布包,又从包里掏出片压干的忍冬叶:“替我们把这个带给露娜,这是终南山的忍冬,苏婉医案里说它能安神,等我们找到‘归墟’的线索,就弹完整的‘安神调’给她录过去。”
“现在就能让她‘听见’。”赫尔曼教授拍了拍身旁的声波仪,屏幕上正跳动着基础频率线,“我们升级了设备,能实时把共振信号转换成音频,露娜在柏林也能同步接收——要是银簪、小木牌和陶罐真同属苏婉,或许琴音能唤醒陶罐里藏了六百年的‘密语’。”
炳坤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提前存好的文件夹:“我把小宇录的‘安神调’做了降噪处理,还叠加了终南山的虫鸣背景音——之前在药圃测试时,这种‘自然琴音’引发的共振强度,比纯琴音高15%。”她把电脑屏幕转向众人,上面的声波图谱清晰显示,432赫兹的主频率旁,还缀着几个与草木活性相关的谐波,“你们看,这几个谐波峰值,正好对应苏伯说的‘草茎拔节声’频率,说不定能更贴近苏婉当年的‘音药’理念。”
煊墨走到恒温玻璃柜前,手指轻轻敲了敲柜壁——玻璃上还留着昨晚凝结的水汽,像蒙着层薄纱。他转头看向宗铭,眼神里带着期许:“宗铭,你把宝宝抱过来,让她握着银簪和小木牌靠近——之前在终南山,宝宝的触碰总能让信物更活跃,或许她的‘纯粹之气’,才是打开陶罐密语的关键。”见宗铭小心地把宝宝抱到柜边,煊墨又从口袋里掏出块绒布,仔细擦去柜顶的灰尘,才将银簪和小木牌轻轻放在上面,“苏婉当年走南闯北,肯定也像这样,把信物妥帖收好,等着懂它的人来唤醒。”
苏伯捧着陶小罐站在一旁,罐口系着的红绳被海风浸得有些软,他轻轻晃了晃罐子,里面的野菊花瓣发出细碎的声响:“苏婉啊,老家人带着家乡的草木来看你了,要是听得见琴音,就亮个相,让我们知道你在这里过得好。”
随着炳坤按下播放键,清浅的“安神调”从便携音箱里漫开。起初,玻璃柜里的陶罐只是安静地躺着,罐身的菊花纹在晨光里泛着哑光,可当琴音落到“羽”调的长音时,柜顶的银簪突然亮了——淡金色的光顺着纹路漫开,像流水般沿着玻璃往下淌,正好裹住陶罐的下半部分。紧接着,小木牌也开始微微发热,宗铭能清晰感觉到,宝宝握着木牌的小手,温度也悄悄升了些。
“有信号了!”马克突然提高声音,指着检测仪屏幕上陡然起伏的波形线,“这波动频率和银簪完全一致,而且……你们看这间隔,不是随机的,像是某种规律的编码!”
炳坤立刻凑过去,指尖在屏幕上划出几条辅助线:“我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