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四章:陶罐密语与声波回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四章:陶罐密语与声波回响 (第3/3页)

赫尔曼教授,露娜那边的接收设备调试好了吗?我们预计半小时后进入草药林外围,到时候会先播放一段‘安神调’,测试远程共振效果。”

    煊墨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掠过的彩色房子和路边的草药摊,突然想起什么,转头对宗铭说:“你记得多观察沿途的草药形态,桑给巴尔的气候和终南山不同,就算是同一种草药,药效也可能有差异——比如之前看到的海枣,这里的果肉更厚,核更小,说不定煮水时的用量要调整,这些细节都要记下来,回头补进数字化图谱里,让其他医者少走弯路。”

    宗铭赶紧掏出笔,在手册上快速记录:“师父,我记着呢,还拍了海枣的照片,标注了果实大小和颜色——等回去后,我想对比终南山的海枣样本,做个‘地域药效差异表’,说不定能为‘苏氏医道’的地域适配性提供依据。”

    快到楠古阿山山脚时,宝宝突然兴奋起来,小手拍着宗铭的肩膀,指着前方山顶喊:“亮……草亮……”众人抬头看去,只见山顶的白色花丛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像无数颗小星星落在枝头。卡玛馆长惊叹地捂住嘴:“我来楠古阿山不下十次,从没见过花会发光——你们果然是苏婉等了六百年的‘草木知音’!”

    车子停在山脚下的村落旁,众人分工扛着设备往山上走。炳坤背着轻便的电脑包,还不忘提醒大家:“山路有点滑,大家跟着我走的路线走,我标记了防滑的石头。”她时不时停下来,用平板电脑拍摄路边的草药,上传到云端数据库,“这些草药样本的照片和位置信息,会同步到‘苏氏医道研究中心’的数据库,方便国内的团队研究。”

    煊墨走在队伍中间,偶尔伸手扶一把苏伯,还会留意宗铭和宝宝的状态:“宗铭,要是累了就说,咱们在前面的石亭歇会儿——宝宝还小,别让她长时间走路。”见宗铭点头,他又看向马克,“检测仪的信号稳定吗?要是遇到信号弱的地方,就先暂停检测,安全第一。”

    爬到半山腰时,宗铭口袋里的银簪突然滑了出来,落在一片白色花丛旁。花丛立刻亮了起来,淡白色的光与银簪的金光交织,形成一道细细的光带,顺着山坡往山顶延伸。炳坤立刻停下脚步,打开电脑记录:“光带的频率和陶罐共振频率一致!这肯定是在引路,跟着光带走,就能找到‘草木共生处’!”

    宗铭赶紧捡起银簪,抱着宝宝跟上光带。宝宝伸出小手,似乎想触碰光带,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调子——炳坤立刻竖起耳朵,掏出手机录了下来:“这调子和‘安神调’的副歌部分几乎一样!宝宝是在无意识地模仿草木的‘语言’!”

    马克突然停下脚步,盯着检测仪屏幕,声音里满是激动:“宝宝的哼鸣让仪器的波动更清晰了!你们看,这几条新增的谐波,正好对应草药林里的植物活性频率——她真的在和草木‘对话’!”

    众人跟着光带往上走,山顶的白色花丛越来越近,草药的清香也越来越浓。煊墨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了苏婉写下“归墟非墟”的意思——所谓归墟,从来不是某个固定的地方,而是草木与人心相通、传统与创新共生的所在。他转头看向宗铭和炳坤,眼神里满是坚定:“我们离答案越来越近了,苏婉的医道,很快就能重见天日。”

    宗铭抱着宝宝,手里紧紧攥着银簪,心里清楚,这场关于“守正与创新”的旅程,又迈出了关键一步——而那些带着家乡温度的种子,也即将在这片古老的药山,与六百年前的草木相遇,让医道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